[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触电保护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6918.0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5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军;左名久;周媛媛;王希晨;吕志军;季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9/00 | 分类号: | H02H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雷霄 |
地址: | 43003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环形 直流 供电系统 触电 保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触电保护器。该触电保护器包括:第一电流取样模块、第二电流取样模块、误差电压放大模块和保护电路模块;所述第一电流取样模块将获得的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第一恒流源的供电电流检测值输出到所述误差电压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流取样模块将获得的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第二恒流源的供电电流检测值输出到所述误差电压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误差电压放大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恒流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恒流源的负极电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防触电(漏电)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触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远程直流恒流供电是缆系水下观测系统的重要供电方式,为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现有技术提出,条件允许时采用双电源环形供电方式。该供电方式中,电路在正常工作时,流入地线的电流为“0”,因此,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防触电(漏电)保护方式不适用于这种特殊的供电方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双电源环形供电的防触电(漏电)保护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触电保护器,能够实现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防触电(漏电)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触电保护器,包括:第一电流取样模块、第二电流取样模块、误差电压放大模块和保护电路模块;
所述第一电流取样模块将获得的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第一恒流源的供电电流检测值输出到所述误差电压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二电流取样模块将获得的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第二恒流源的供电电流检测值输出到所述误差电压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误差电压放大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恒流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恒流源的负极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包括整流模块、晶闸管和保护电阻;
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误差电压放大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晶闸管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恒流源的负极电连接;
所述晶闸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恒流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三端与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恒流源的负极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整流模块为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器件。
优选的,所述保护电路模块还包括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与所述保护电阻并联。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包括任一项上述的触电保护器。
优选的,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还包括第一恒流源和第二恒流源,所述第一恒流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恒流源的正极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恒流源与所述第二恒流源的输出电流相等,输出电压相近。
总体而言,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有益效果:通过第一电流取样模块、第二电流取样模块和误差电压放大模块,来比较两个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大小,当供电系统正常工作时,两个恒流源的输出电流相等,误差放大电路输出“0”,晶闸管控制极电压为零,晶闸管不导通,即保护电路断开,当供电系统发生触电或漏电时,流经两个电流取样模块的电流有短暂不等,从而误差放大电路会输出一个(正或负)脉冲,经过整流电路后输出一个正脉冲,使晶闸管导通,即保护电路导通,从而实现了海缆环形直流恒流供电系统的防触电(漏电)保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6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寒耐热的合成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土著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