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溶血磷脂酸纳米颗粒的仿生支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05274.3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7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钱蕴珠;左伟;钱志远;陈佳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12 | 分类号: | A61L27/12;A61L27/22;A61L27/54;A61L27/00;A61L2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曹坤 |
地址: | 215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血 磷脂酸 纳米 颗粒 仿生 支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溶血磷脂酸纳米颗粒的仿生支架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其具体步骤:1、制备活性物;2、将可生物降解的医用高分子置于有机溶剂中得基质溶液;3、将活性物加入基质溶液中得混合溶液;4、制备成仿生支架;5、将仿生支架通过真空干燥,获得样品。本发明以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为基质,同时以溶血磷脂酸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或磷酸三钙为骨组织修复活性成分,从而制备具有仿生结构的三维支架材料;该方法充分发挥溶血磷脂酸和含钙活性成分的骨引导和骨诱导的作用,解决了在高分子体系中添加纳米颗粒降低力学性能的问题。该方法具有优异的成骨和力学性能,成本低,方法简单,能够满足临床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载溶血磷脂酸纳米颗粒、促成骨功能的仿生支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缺损为常见多发疾病,通常是由炎症、创伤、肿瘤等原因而引起,采取植入自体骨、异体骨及人造材料等多种方式进行修复;近年来,引导骨再生(GBR)技术为骨缺损的修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不植骨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种植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将引导骨组织再生膜作为物理屏障,同时膜本身具有诱导细胞分化与成骨能力,覆盖骨缺损区后形成膜下和膜内空间,为骨细胞提供增殖分化的良好微环境,从而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因此,仿生支架材料的关键是如何设计并整合具有成骨能力的活性物质,为骨组织修复过程提供接近理想甚至理想的成骨微环境;研究人员从各方面考虑薄膜的性能,通过几种材料的复合或是对已经制备好的薄膜进行表面改性以及共混其他有利材料来满足屏障膜引导骨再生的要求;它可通过一种主要的高分子材料与其它材料或者几种高分子材料的纳米复合,性能上扬长避短;或在膜基质中添加生物活性材料;或改进制作工艺,优化调控薄膜孔隙结构,模拟天然细胞外基质,增强膜表面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溶血磷脂酸Lysobisphosphatidic acid(LPA)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和最简单的糖磷脂之一,它是血清中的正常成分之一,并且是真核细胞中磷脂生物合成早期的关键前体;作为细胞间磷脂信使,LPA可以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并产生生长激素样作用,从而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这对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细胞内信息传递具有重要影响;溶血磷脂酸(LPA)广泛地参与了机体组织的多种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对神经系统发育、血管形成、炎症、创伤愈合以及癌症进程均具有重要影响,LPA1受体在LPA对成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观察到LPA可引起兔体内孤立肠平滑肌的收缩;这种现象导致认识到LPA不仅可以具有生物膜的组分,而且还可以具有某些生物学功能;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有效的脂质介质,其通过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子集相互作用而在旁分泌系统中起作用;LPA可能以微摩尔浓度存在于全身循环中,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组织和细胞局部产生LPA对旁分泌调节作出了很大的贡献;LPA可通过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对于用于医疗目的的LPA或LPA受体的可能性,人们越来越感兴趣;目前发现,在MC3T3-E1细胞培养基中添加0.1mg LPA白蛋白纳米颗粒,采用4Gy一次性辐照后培养3d,5d,7d后检测细胞增殖性能,研究LPA对体外辐照后成骨细胞的作用;CCK8结果发现添加LPA未辐照组细胞增殖明显提高,添加LPA辐照组5天和7天细胞增殖虽有增加但与未加LPA辐照组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未加LPA辐照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提示LPA对成骨细胞辐照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随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发展,溶血磷脂酸将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52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