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应线圈定位对中装置及包括其的正火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6540.0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胡运兴;刘宇杰;梁景卫;王建军;于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纳创新(苏州)先进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42 | 分类号: | C21D1/42;C21D1/28;C21D9/04;C21D9/50;C21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线圈 定位 装置 包括 正火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线圈定位对中装置及包括其的正火设备,其中的装置包括限位支撑组件、滑台、装置桁架、测距传感器和控制器。滑台安装于限位支撑组件上方,沿钢轨长度方向设置滑动轨道;装置桁架安装在滑台上;驱动装置驱动桁架进行上下、左右、前后三轴运动;测距传感器安装在装置桁架上,测量其与待识别钢轨侧表面的垂直距离;控制器接收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并对驱动装置进行控制。本发明提供的以上方案,能够实现自动对钢轨焊缝位置进行定位,保证钢轨焊缝的定位精度和工作稳定性,有效避免人工焊缝定位的误差,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应线圈定位对中装置及包括其的正火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钢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列车运行速度、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钢轨焊接后的焊缝处理十分重要,其中常用的方法是对焊缝执行正火工艺的处理。钢轨焊缝正火,是将钢轨加热到727到912摄氏度之间,保持温度一段时间后进行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目的是消除钢轨焊缝处的应力,细化焊接接头晶粒,改善焊接头性能。现有技术中提供的钢轨感应正火装置,在使用时普遍需要人工将感应线圈对准钢轨焊缝、手动调节线圈与钢轨的间距进行对中,进行正火作业。
目前的钢轨焊缝正火工艺中,作业精度主要由依赖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设备的机械动态性能决定,难以保障正火作业质量。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更高及准确性更高的钢轨焊缝正火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感应线圈定位对中装置及包括其的正火设备,用于解决现有钢轨焊缝正火工艺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和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线圈定位对中装置,包括:
限位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并输送待识别钢轨;
滑台,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撑组件的上方,所述滑台上沿待识别钢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动轨道;
装置桁架,包括顶部桁架以及与所述顶部桁架连接的传感器桁架和设备桁架;所述顶部桁架设置于所述滑动轨道上;所述传感器桁架上安装有第一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置于所述待识别钢轨的侧面,用于检测所述待识别钢轨的侧表面至第一测距传感器探测面的距离;所述设备桁架装载感应线圈;
控制器,控制所述顶部桁架的驱动部件驱动所述顶部桁架沿钢轨输送方向运动,在所述顶部桁架运动的过程中实时接收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发送的距离数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发送的距离数据确定所述待识别钢轨的焊缝在钢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作为第一目标位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控制所述顶部桁架带动所述设备桁架运动,使所述感应线圈在钢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感应线圈定位对中装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待识别钢轨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感应线圈定位对中装置,所述控制器根据两个第一测距传感器发送的距离数据,确定所述待识别钢轨的焊缝在钢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作为第二目标位置;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控制所述设备桁架的驱动部件驱动所述设备桁架运动,使所述感应线圈在钢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目标位置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感应线圈定位对中装置,所述传感器桁架的顶部上还设置有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待识别钢轨顶面至第二测距传感器探测面的距离;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顶部桁架运动的过程中实时接收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发送的距离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感应线圈定位对中装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发送的距离数据,确定所述待识别钢轨的焊缝在钢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作为第三目标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纳创新(苏州)先进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华纳创新(苏州)先进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65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车充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意图挖掘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