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面板驱动装置以及触摸面板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93996.1 | 申请日: | 2021-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1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六车雄;藤井正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叶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文娟;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 面板 驱动 装置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触摸面板驱动装置和触摸面板装置,防止在由多个传感器IC检测的情况下在边界的接收信号线的区域检测精度降低。在将触摸面板中的全部接收信号线中的一部分、以相邻状态配设的多条接收信号线作为第一接收信号线组,将以相邻状态配设且仅一条接收信号线也包含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线组的多条接收信号线作为第二接收信号线组时,触摸面板驱动装置具备:第一接收电路,对第一接收信号线组的各接收信号线进行感测扫描;第二接收电路,对第二接收信号线组的各接收信号线进行感测扫描;以及控制部,进行信号路径的切换控制,以在不同的定时对第一、第二接收电路供给边界接收信号线的接收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面板驱动装置以及触摸面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感测技术。
背景技术
关于触摸面板,已知有多种技术,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感测技术,其通过同时对两组(一对发送信号线和一对接收信号线)信号线(电极)进行感测来检测触摸操作位置,从而提高分辨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393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对触摸面板的大型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保持感测精度,需要不加宽传感器单元间距,为此会增加需要扫描的发送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因此考虑使用多个传感器IC分担感测每个区域。
然而,在扫描一对发送信号线和一对接收信号线的方式的情况下,如果多个传感器IC对各自对应的区域的接收信号线组进行扫描,则在这些区域的边界处不能将相邻的一对接收信号线的信号取入一个传感器IC,因此会产生不能感测的位置。由于无法在该位置进行触摸位置检测,因此感测精度降低。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在使用多个传感器IC进行感测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在边界处无法进行触摸位置检测的问题,并能够维持感测精度。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触摸面板驱动装置是一种对触摸面板依次进行选择相邻的一对发送信号线和相邻的一对接收信号线的扫描的触摸面板驱动装置。其中,将所述触摸面板中的全部接收信号线中的一部分、以相邻状态配设的多条接收信号线作为第一接收信号线组,将所述触摸面板中的全部接收信号线中的一部分、以相邻状态配设且仅一条接收信号线也包含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线组的多条接收信号线作为第二接收信号线组。在这种情况下,触摸面板驱动装置具备:第一接收电路,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线组的各接收信号线进行感测扫描;第二接收电路,被设为与所述第一接收电路不同的IC芯片,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线组的各接收信号线进行感测扫描;控制部,进行信号路径的切换控制,以在不同的定时对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和所述第二接收电路供给共同包含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线组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线组的边界接收信号线的接收信号。
即,不同的接收电路分别负责第一接收信号线组和第二接收信号线组并进行感测。此时,第一、第二接收信号线组构成为共同包括成为其边界的接收信号线。即,第一接收电路能够感测边界接收信号线,且第二接收电路也能够感测边界接收信号线。
另外,本发明的触摸面板装置由以上的触摸面板驱动装置和触摸面板构成。
考虑在上述的触摸面板驱动装置、触摸面板装置中构成为,在扫描过程中,通过多路复用器依次选择一对接收信号线来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电路和所述第二接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所述多路复用器的端子设定来进行所述切换控制。
触摸面板中的接收信号线与多路复用器连接,在多路复用器中依次选择一对接收信号线来与第一接收电路连接,并依次选择另一对接收信号线来与第二接收电路连接。在该情况下,在多路复用器中执行针对成为边界的一条接收信号线的连接的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叶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双叶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3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