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锌同位素的分离方法、吸附分离柱、冠醚接枝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3020.4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3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林鹏;何烨;刘夏杰;苏兴东;李玉龙;李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9/26 | 分类号: | B01D59/26;B01D15/20;C08F257/02;C08F220/32;C08F8/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向薇 |
地址: | 518048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位素 分离 方法 吸附 接枝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 ||
1.一种冠醚接枝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聚苯乙烯微球,经烯基接枝于所述多孔聚苯乙烯微球上的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以及经氨基接枝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上的二苯并-18-冠醚-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为220μm~300μm,孔径为200nm~42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醚接枝聚合物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与所述多孔聚苯乙烯微球的质量比为(60~15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醚接枝聚合物中,所述二苯并-18-冠醚-6的质量含量不小于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醚接枝聚合物对锌同位素对68Zn/64Zn的单级分离因子为1.000~1.057。
6.一种冠醚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阻聚剂、多孔聚苯乙烯微球及溶剂混合,制备接枝混合溶液;
在保护性气体保护下,对所述接枝混合溶液进行γ射线照射,制备接枝聚合物;
将所述接枝聚合物与经过胺化处理的二苯并-18-冠醚-6混合,在保护性气体保护下,回流反应,制备所述冠醚接枝聚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阻聚剂及多孔聚苯乙烯微球的质量比为(20~40):(0.05~0.2):(30~6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二甲基甲酰胺及/或四氢呋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γ射线照射的总吸收剂量为5kGy~30kGy。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聚合物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接枝率为60%~150%。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聚合物与所述经过胺化处理的二苯并-18-冠醚-6的质量比为1:(1~4)。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任意一项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接枝聚合物与经过胺化处理的二苯并-18-冠醚-6混合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接枝聚合物进行浸泡、抽提。
13.一种吸附分离柱,其特征在于,其填充材料为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或者根据权利要求6~12任意一项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冠醚接枝聚合物。
14.一种锌同位素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采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或者根据权利要求6~12任意一项所述的冠醚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冠醚接枝聚合物进行固液萃取;
或者,采用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附分离柱进行柱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30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镀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的智能补电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