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金属氧化物储热单元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1646.1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6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肖刚;邓佳莉;倪明江;岑可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5/16 | 分类号: | C09K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1 | 代理人: | 杨楷;毛立群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氧化物 材料 单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储热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优异循环性能的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金属氧化物储热单元及制备方法。该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为AxB3‑xO4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其中,AxB3‑xO4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的A位包括Cu,B位包括Mn。由该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负载而成的金属氧化物储热单元,具有优异的还原/氧化活性和循环性能,可保证金属氧化物储热单元能够高效多次的循环存储和释放热量,显著降低其使用成本以及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优异循环性能的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金属氧化物储热单元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持续稳健发展与大规模利用的关键技术支撑。储热是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以太阳能热发电为例,2025年前后中国的储热市场即可达300亿元。
储热主要包括显热、潜热和化学热三种形式。化学储热是利用可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进行能量的存储和释放,根据反应物质的不同,可选的储热温度范围较广。对于高温应用技术而言,金属氧化物的还原/氧化反应温度高(700℃)、能量密度大(400kJ/kg),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适合高温储热应用的金属氧化物体系主要有:Co3O4/CoO、 Mn2O3/Mn3O4、CuO/Cu2O和Fe2O3/Fe3O4等。其中,Mn2O3/Mn3O4体系具有反应温区宽以及反应温度低于1000℃的优点,但储热密度较低; CuO/Cu2O体系的储热密度高、价格低廉,但其反应温区较窄。
基于上述CuO/Cu2O、Mn2O3/Mn3O4单一体系高温热化学储热材料还原/氧化化学反应的循环性差、反应速率慢等问题,亟需开发一种新型高温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提升还原/氧化反应的速率,改善长周期循环性能,保证储热单元高效多次地循环存储和释放热量,从而可显著降低其使用成本以及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可以在提升材料还原/氧化反应性能及速率的同时,兼顾其优异的循环性能,保证金属氧化物储热单元能够高效多次的循环存储和释放热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该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为AxB3-xO4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其中,AxB3-xO4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的A位包括Cu,B位包括Mn。由于AxB3-xO4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的主要成分为CuxMn3-xO4,通过调节Cu或者Mn掺杂比例,得到还原/氧化反应性能和循环性能优异的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可以保证材料能够高效多次地循环储热/放热。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AxB3-xO4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中 x的取值范围为1.2~1.8。
根据该较优技术方案,AxB3-xO4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中x的取值范围在1.2~1.8的范围内,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的脱附/吸附及传输氧能力较强,使得还原/氧化反应性能和循环性能得以进一步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16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