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压装线圈的生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1445.1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6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卓竞越;郑陈艺;徐良基;林杰城;蔡星枝;洪清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 |
地址: | 361023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线圈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压装线圈的生产设备,包括构成回字形生产线的多个工位;工位沿入料方向至出料方向依次包含输料工位、压合定型工位、第一堆叠工位、干燥工位及出料工位、第二堆叠工位和拆离工位;通过多个不同工位构成回字形生产线,利于其紧凑设置,减少了工艺滞留、以及衔接配合不便等现象;其中,用于将线圈进行定性操作的压合定型工位与拆出线圈成品的拆离工位之间是相互对置设置的,且各自与其相邻工位之间以一字型的方式相衔接布设,便于统一、集中进行压装工艺的操作;且两个分别由相邻工位所组合成的一字型工艺线之间,具体的在其首尾端分别通过压板暂存区和螺杆暂存区来衔接关联,以达成一利于传输的闭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的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压装线圈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输变电系统中主要设备的变压器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在变压器制造中,线圈是变压器的心脏,并且还是变压器变换和输配电能的中枢,而线圈的外形尺寸影响着其变压器的阻抗电压,还会对变压器功率因数造成影响,从而,线圈的压装尺寸的精度是决定变压器质量的重要因素。
衔接段的生产工艺中,一般是采用行吊等工具,通过人工控制,将线圈压装在外部压机上,压机实施下压线圈至所需尺寸,人工拧紧螺杆至目标扭矩,以将线圈实施定型操作,待压装干燥后拆除螺杆,取出线圈,完成线圈的压装工艺。
然而,上述的生产工艺中存在有诸多问题。一方面上,其产线较为繁琐、且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较高。在另一方面,通过人为操作行吊搬运过程中,容易导致工件脱落,存在安全隐患。尤其的,通过直接对螺杆拧紧,使得其监测不便且人工无规律使用螺杆易造成螺杆使用次数不均,导致了有些螺杆过早报废。还有就是,人工操作会出现压装尺寸设置数值错误使与要求不符,极大影响了线圈的压装操作,不利于生产制造。
需要提到的是,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压装线圈的生产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压装线圈的生产设备,包括构成回字形生产线的多个工位;其中,所述工位沿入料方向至出料方向依次包含输料工位、压合定型工位、第一堆叠工位、干燥工位及出料工位、第二堆叠工位和拆离工位;所述输料工位、压合定型工位以及第一堆叠工位沿首尾呈一字型相衔接布设,所述第二堆叠工位和拆离工位沿首尾呈一字型相衔接布设,且所述压合定型工位和拆离工位之间相互对置设置;所述拆离工位的出料端与输料工位的入料端之间横置设有一压板暂存区,所述第一堆叠工位和第二堆叠工位之间横置设有一螺杆暂存区,且还包括分别用于抓取压板的第一机械手和用于抓取螺杆的第二机械手;所述压合定型工位设有用以承接来自第一机械手所移转的压板的压台机构、以及用于承载带有线圈的料盘的工作台;所述压台能够驱使其压板盖置在线圈上,且所述第二机械手用以将螺杆预组装至压板和带有线圈的料盘之间,并通过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拧紧机构来实施对螺杆的自动紧固,以使线圈在其间进行定型操作;所述拆离工位设有对紧固在压板和料盘之间的螺杆实施拆离操作的卸载机构、用以将压板吊装至远离线圈的吊台机构以及将料盘与定型后的线圈一并传输至出料端的输送机构;
其中,该生产设备的压装线圈的步骤如下:
S1:将承托有线圈的料盘沿输料工位传输至压合定型工位处,通过第一机械手将位于压板暂存区的其中一压板移转至压台机构;
S2:压台机构带动压板盖压在与其正对的线圈上,对应驱使第二机械手将从螺杆暂存区所抓取的螺杆预组装在压板和料盘之间,并且,在压板和料盘的外沿两侧直接实施各螺杆在其预设位置处的预组装;
S3:控制拧紧机构分别对各螺杆进行正向的拧紧操作,使其拧紧的力矩恒定且可控,并将线圈限定在拧紧后的压板和料盘所形成的夹持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未经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14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