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和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9313.5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6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远;党鹏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44470 | 代理人: | 丁建春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电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和电子装置。触控面板包括电极层和导电组件。电极层包括相互电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至少包括两个第一子电极,两个第一子电极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第二电极至少包括两个第二子电极,两个第二子电极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电极层具有第一透光区域,且第一透光区域覆盖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和相邻两个第二子电极的预设连接点;导电组件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围绕第一透光区域设置,且将邻近的两个第一子电极电连接;第二导电件围绕第一透光区域设置,且将邻近的两个第二子电极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和电子装置的第一透光区域的透过率高,改善了第一透光区域周围的触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和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装置的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屏占比,将前置摄像头设置于屏幕下方逐渐成为了主流。
通常,摄像头对应的透光区域(即开孔区域)要求具有高光透过率,以免影响摄像头的采光。目前常用的网格搭桥式触控面板中,当连接桥在第一透光区域中时,会影响第一透光区域的光透过率。现有技术中,请参考图1,可以通过将连接桥1223压缩至第一透光区域121外,使得第一透光区域121中不具有连接桥1223。然而,这种方式会造成第一透光区域121周围的透明电极层的网格形状变形、大小不一、网格分布不均匀、节点电容差异较大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第一透光区域121周围的触控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和电子装置能解决透光区域的透过率问题,并且能改善第一透光区域周围网格形状变形,触控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电极层和导电组件。
电极层包括相互电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至少包括两个第一子电极,两个第一子电极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第二电极至少包括两个第二子电极,两个第二子电极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电极层具有第一透光区域,且第一透光区域覆盖相邻的两个第一子电极和相邻的两个第二子电极的预设连接点;
导电组件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其中,第一导电件围绕第一透光区域设置,且将邻近的两个第一子电极电连接;第二导电件围绕第一透光区域设置,且将邻近的两个第二子电极电连接。
其中,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均为环形,第一导电件套设于第二导电件之外且与第二导电件间隔设置。
其中,第二导电件围设形成第一透光区域。
其中,两个第一子电极和两个第二子电极均设置于第一透光区域之外;或
两个第一子电极和两个第二子电极中的每一个均部分设置于第一透光区域之外,部分设置于第一透光区域之内。
其中,第一透光区域为圆形,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均为圆环。
其中,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异层的导电组件和电极层之间;第一绝缘层上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两个第一子电极通过第一开口与第一导电件电连接,两个第二子电极通过第二开口与第二导电件电连接。
其中,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同层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
其中,触控面板还包括基底,导电组件设置于基底表面,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导电组件远离基底的一侧,电极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远离基底的一侧,或者,电极层设置于基底表面,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基底远离电极层的一侧,导电组件设置于绝缘层远离基底的一侧。
其中,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均为环形,且分别设置于电极层的相对两侧,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投影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93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