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乘客出行需求的公交线路绕行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3698.4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8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涛;梁嘉贤;罗钧韶;潘嘉杰;柯尼;杨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鲍丽伟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乘客 出行 需求 公交线路 绕行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乘客出行需求的公交线路绕行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第i条公交线路的线路空间对象信息,以及第i条公交线路上第j名乘客的上下车站点经纬度和上下车站点空间对象信息;根据所述线路空间对象信息、所述上下车站点经纬度和所述上下车站点空间对象信息确定第i条公交线路的客流加权非直线系数;当所述客流加权非直线系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绕行系数阈值时,将第i条公交线路标记为严重绕行线路。本发明能够基于乘客实际出行需求来识别公交线路的绕行程度,并且有效地获得无法满足乘客需求的严重绕行公交线路,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指引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公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乘客出行需求的公交线路绕行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交线路绕行的相关研究中,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公交线网的建模和优化求解;二是公交网络关键节点的识别和优化。前者是从网络层面进行求解优化,属于偏理论研究,实际推广需要多条线路的优化调整,应用难度较大;后者以节点为对象,识别公交网络的绕行节点,并未考虑乘客实际公交出行需求,属于网络布局研究。
而实际应用中,乘客公交出行的严重绕行现象不仅受到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的约束,还受到乘客出行需求(始发地和目的地)的影响。但现有技术中通常从公交线路布局层面来识别公交线路绕行问题,目前还没有基于乘客出行需求来识别公交线路绕行,导致乘客搭乘公交车的出行体验较差,同时也影响城市公交服务水平,降低公交整体吸引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根据乘客出行需求来识别公交线路绕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乘客出行需求的公交线路绕行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i条公交线路的线路空间对象信息,以及第i条公交线路上第j名乘客的上下车站点经纬度和上下车站点空间对象信息;其中,i和j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线路空间对象信息、所述上下车站点经纬度和所述上下车站点空间对象信息确定第i条公交线路的客流加权非直线系数;
当所述客流加权非直线系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绕行系数阈值时,将第i条公交线路标记为严重绕行线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线路空间对象信息、所述上下车站点经纬度和所述上下车站点空间对象信息确定第i条公交线路的客流加权非直线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上下车站点经纬度确定第j名乘客的乘客上下车站点直线距离;
根据所述线路空间对象信息和所述上下车站点空间对象信息确定第j名乘客的乘客上下车行程距离;
根据所述乘客上下车站点直线距离和所述乘客上下车行程距离确定第i条公交线路的所述客流加权非直线系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上下车站点经纬度确定第j名乘客的乘客上下车站点直线距离包括:
遍历第i条公交线路的公交乘客上下车数据并结合公交站点要素,获取第j名乘客的上车站点经度和纬度、下车站点经度和纬度;其中,所述公交乘客上下车数据包括卡号、上车站点编号、下车站点编号和乘坐线路编号,所述公交站点要素包括站点编号、站点经度、站点纬度和站点空间对象信息;
根据所述上车站点经度和纬度、所述下车站点经度和纬度以及上下车站点直线距离计算公式确定第j名乘客的所述乘客上下车站点直线距离。
可选地,所述上下车站点直线距离计算公式为:
;
其中,为上下车站点直线距离,为上车站点经度,为上车站点纬度,为下车站点经度,为下车站点纬度,为地球平均半径。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线路空间对象信息和所述上下车站点空间对象信息确定第j名乘客的乘客上下车行程距离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36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