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合微生物制氢用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7816.0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7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策 |
主分类号: | C12M1/02 | 分类号: | C12M1/02;C12M1/107;C12M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6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合 微生物 制氢用 反应器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制氢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光合微生物制氢用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下方均开设有小槽,且小槽内固定套接橡胶件,所述橡胶件的一侧与隔板组件的凸起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上下端中心固定连接有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搅拌组件。本发明通过改变制氢反应器的双面布光方式,只设置光源组件作为壳体的光照来源,有效的减少了电能消耗,避免了产生光饱和现象造成光源浪费,同时在壳体的内壁上下分别设置隔板组件,且壳体的内壁和隔板组件的外表面均为粗糙白板样式,使得光源组件产生的光源均能被反射到壳体的各部分,实现光源的有效利用,促使反应器内光照充足,制氢操作能够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制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合微生物制氢用反应器。
背景技术
氢能是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当前制氢方式多样,其中生物制氢技术是把自然界存储于有机化合物周的能量通过高效产氢细菌的作用转化为氢气,由于其所用原料可以为有机废水、城市垃圾或生物质等,且其生产过程清洁、节能、不消耗矿物资源,使得生物制氢成为当今最有前景的制氢方式。
当前的生物制氢大体可分为三类:真核藻类和蓝细菌的水光解产氢、光合微生物的光发酵产氢、厌氧发酵微生物的暗发酵产氢,其中光合微生物制氢反应器是光合微生物制氢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制氢反应器样式多样,诸如管式、箱式等,其中为了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一种内置光源式光合微生物制氢反应器应运而生,内置光源形式使得光源向四周辐射的光能都能被利用,避免了其反应中心光线不足的问题,同时一些反应器还在其外部设置光源,实现了对反应器的双面布光。
但此类内置光源式反应器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由于反应器采用内置光源,使得反应器的内置光源附近具有强烈的人工热辐射光源,其散发的热量不断汇聚无法散发,引起了反应器内部的局部高温,导致反应器内的微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其制氢效率,同时反应器的双面布光也使得反应器内部易出现光饱和现象,造成部分光源无法被利用,浪费了电能,此外由于反应器内的生物质形状不同于纯液体,具有较大的粘稠度和沉降性,单一高度的磁力搅拌器叶片只能对一定距离、一定高度范围内的局部生物质进行搅拌,无法实现对反应器内的大范围充分搅拌,使得搅拌不充分,影响制氢反应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光合微生物制氢用反应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合微生物制氢用反应器,具备改变反应器的双面布光设置,有效节约电能,同时改变搅拌组件的运动范围,既能快速散热,防止反应器内产生局部高温,又能对反应器内的生物质充分搅拌,防止其沉淀影响制氢效率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合微生物制氢用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下方均开设有小槽,且小槽内固定套接橡胶件,所述橡胶件的一侧与隔板组件的凸起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上下端中心固定连接有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的叶片端内部开设有内腔,且搅拌组件的内腔活动套接活动板,靠近所述光源组件的活动板侧与搅拌组件的内腔内壁通过弹簧连接,位于所述搅拌组件内腔上方的搅拌组件开设有横槽,且横槽内活动套接活动块,靠近所述搅拌组件横槽开口的活动块侧固定连接上块,所述搅拌组件的叶片端外侧下方固定连接有下块。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隔板组件的外表面、搅拌组件的外表面以及上块和下块的外表面均为粗糙白板。
优选的,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由四个四分之一环和四个橡胶带交替连接构成,且四分之一环的外圈设有凸起,所述隔板组件的四分之一环表面均匀开设有小孔。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由一个圆环和两个叶片组成,且叶片相对设置,所述活动板将搅拌组件的内腔分隔为内气室和外气室,且内气室的气体量为外气室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活动板,且两个活动板带有不同磁性,所述活动块为铁质材料,所述隔板组件为铁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策,未经陈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7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