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铅膏的碳化反应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76399.8 | 申请日: | 2021-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潘志刚;代少振;项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3/00;B01J10/00;B01J19/24;H01M10/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岳渊渊 |
| 地址: | 2428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铅膏 碳化 反应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铅膏的碳化反应装置及方法,属于铅回收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碳化转化时间长,反应效率低,反应过程中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逃逸的问题。包括储气罐、反应塔、碳化反应釜、第一循环管道和第二循环管道;反应塔内的顶部设置有雾化喷头,反应塔内的底部设置有进气管道,储气罐通过进气管道与反应塔连接;反应塔的顶部还设置有出气口,反应塔内未反应的气体通过第一循环管道进入碳化反应釜;反应塔的底部还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碳化反应釜连接;第二循环管道的进气口与碳化反应釜连通;第二循环管道的出气口与碳化反应釜连通,反应过程中,第二循环管道的出气口伸入碳化反应釜中的反应液的下方。采用上述装置的碳化反应时间短,二氧化碳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铅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铅膏的碳化反应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助力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汽车与储能通信领域的大力发展,铅酸蓄电池的使用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铅酸蓄电池自身由于腐蚀、钝化等原因造成的报废周期一般在3~5年,近年来我国每年从车、船、通信基站上替换下来的报废铅蓄电池数量巨大。制造铅酸蓄电池的基本原料是铅膏和硫酸,随着铅酸蓄电池的报废,电池中大量的含铅废物需要处理。现有的废铅膏有采用碳化反应工艺回收,碳化反应工艺中的生产装置通常为反应釜,将反应液加入到反应釜中,按生产工艺进行搅拌,加热操作,然后直接在反应釜中加入二氧化碳气体,最后得到生产所需的碳酸铅产品。此种方式碳化转化时间长,反应效率低,同时反应过程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外泄,导致物料损耗,增加生产成本,同时也给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废铅膏的碳化反应装置及方法,至少能够解决以下问题之一:(1)碳化转化时间长,反应效率低;(2)反应过程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外泄,导致物料损耗,增加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铅膏的碳化反应装置,所述碳化反应装置包括储气罐、反应塔、碳化反应釜、第一循环管道和第二循环管道;
所述反应塔内的顶部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反应塔内的底部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储气罐通过进气管道与所述反应塔连接,混合溶液能够从所述雾化喷头以雾滴状进入所述反应塔中;
所述反应塔的顶部还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第一循环管道与所述碳化反应釜连接,所述反应塔内未反应的气体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循环管道进入所述碳化反应釜;
所述反应塔的底部还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碳化反应釜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道的进气口与所述碳化反应釜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道的出气口伸入所述碳化反应釜中的反应液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循环管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碳化反应釜的顶部的侧边;所述第二循环管道的出气口与所述碳化反应釜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道所在的管道部分的长度可以调节,反应过程中,所述第二循环管道的出气口伸入所述碳化反应釜中的反应液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用于将所述碳化反应釜内未反应完全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所述第二循环管道进入所述碳化反应釜中继续碳化反应。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塔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若干斜板,所述斜板向下倾斜,两侧的斜板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管道和第二循环管道的末端均与中空的搅拌桨轴连接,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中空搅拌桨轴进入碳化反应釜内。
进一步的,所述碳化反应釜中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的量。
进一步的,所述碳化反应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络合反应釜、第一隔膜泵、压滤机、络合铅液储存釜和第二隔膜泵,第二隔膜泵通过管道与雾化喷头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废铅膏的碳化反应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63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