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翻炒式炒菜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5130.8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桥朴;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森澜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匠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568 | 代理人: | 陈秀芳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炒 炒菜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炒式炒菜机,涉及炒菜机领域,包括上表面设有凹槽的灶台、与凹槽相匹配的转锅及设于凹槽侧壁内的若干加热体,凹槽的底部设有底槽;固定于转锅的底部的连接部及设于底槽底部的第一电机;设于灶台上表面一侧的侧板及固定于侧板的第二电机;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杆,转杆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侧面槽;设有侧面槽内的转轴及侧表面与转轴转动连接的中杆;固定于中杆的底端的第二气缸、下杆及固定于下杆的底端的翻炒铲,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设于侧板的推动部。通过本装置,在炒菜机的翻炒铲在不断的翻炒过程中,将会使得翻炒铲在转锅的不同位置进行翻炒,使得翻炒更加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炒菜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炒式炒菜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炒菜机的技术基本已趋于完善,可实现自动化的炒菜操作,对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年轻人来说,可以为年轻人节省做菜时间,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炒菜机来做菜,方便快捷。炒菜机可分为翻炒式、滚筒式、旋转式等类型,翻炒式炒菜机包括翻炒铲和转锅,翻炒铲通过电机,不断驱动翻炒铲,对转锅内菜进行翻炒。
本申请人发现:由于翻炒铲在不断的翻炒过程中,翻炒的位置都是在转锅的同一位置,这样会造成翻炒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翻炒式炒菜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翻炒铲在不断的翻炒过程中,翻炒的位置都是在转锅的同一位置,这样会造成翻炒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翻炒式炒菜机,包括:
上表面设有凹槽的灶台、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转锅及设于凹槽侧壁内的若干加热体,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底槽;
固定于所述转锅的底部的连接部及设于所述底槽底部的第一电机,在所述转锅放置于凹槽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部与转锅连接;
设于灶台上表面一侧的侧板及固定于所述侧板的第二电机;
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杆,所述转杆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侧面槽;
设有侧面槽内的转轴及侧表面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的中杆;
固定于所述中杆的底端的第二气缸、下杆及固定于所述下杆的底端的翻炒铲,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的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设于侧板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用于推动中杆绕着转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
固定于转锅底部的底块,所述底块的下端面设有矩形槽;
联动杆及一端固定于所述联动杆的顶端的弹簧,所述联动杆的底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下端面设有矩形孔的矩形杆,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的矩形孔滑动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矩形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杆与矩形槽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中杆的侧表面与侧面槽的前后侧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部包括:
转筒,所述转杆穿过所述的转筒,且所述转筒的中轴线穿过转轴的中心,转筒的内侧壁设有内环槽;
固定于侧板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转筒固定连接;
与所述内环槽转动连接的转块及一端与所述转块铰接的上杆,所述上杆与设于中杆的顶端的端面孔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槽为T形或燕尾形,所述转块与内环槽相匹配。
进一步的,包括安装于所述凹槽侧壁的若干滚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森澜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森澜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51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