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开挖螺旋缠绕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3302.8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3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雄;张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互通管道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5 | 分类号: | F16L55/165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栋 |
地址: | 401221 重庆市长***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挖 螺旋 缠绕 | ||
本发明属于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非开挖螺旋缠绕机,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板带转动并拼接成管状,所述旋转机构上安装有动力机构和动力传输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对旋转机构提供动力,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用于将动力机构的动力传输给旋转机构。本发明的机器整体能够拆卸,方便运输与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开挖螺旋缠绕机。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管网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骨干,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中排水管道的修复都是采用开挖后重新埋管的方法,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城市道路的负荷越来越严重,使得地下管线在修复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技术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非开挖铺管、修管和换管技术以其不影响交通,铺管速度快、效率高,无环境破坏,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等一系列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地下管道行业管理部门的青睐。
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首先兴起于石油、天然气行业,主要用于油、气管道的更新修复,以后逐步应用于给排水管道的翻新改造中,并随着HDPE管等新型管材的应用而被迅速推广。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外的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但国内的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管道的非开挖修复技术主要有:软管内衬法修复技术、U型内衬HDPE管修复技术、短管内衬法修复技术、碎(裂)管法修复技术、螺旋缠绕法修复技术和不锈钢内衬修复技术,其中螺旋缠绕法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螺旋缠绕的方法在旧管道内部将带状型材通过压制卡口不断前进形成新的管道,管道可在通水的情况(30%以下)作业,采用该技术修复后的管道内壁光滑,过水能力比修复前的混凝土管要好,而且材料占地面积较小,适合长距离的管道修复。但是现有的非开挖螺旋缠绕机,一般机器体积庞大,不易运输和安装。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运输和安装的非开挖螺旋缠绕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非开挖螺旋缠绕机,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板带转动并拼接成管状,所述旋转机构上安装有动力机构和动力传输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对旋转机构提供动力,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用于将动力机构的动力传输给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又包括前后两个圆环盘,所述两个圆环盘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匀连接有第一限位辊筒,所述第一限位辊筒又包括圆筒和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连接在圆筒的前端,在沿圆周方向的每个限位片逐渐向后依次排布,在每两个第一限位辊筒之间连接有两个辊筒,所述两个圆环盘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可伸缩支撑脚。
工作时,启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通过动力传输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旋转机构,从而带动旋转机构内的第一限位辊筒转动,第一限位辊筒和圆筒再不断地带动板带转动,逐渐向后排布的第一限位辊筒迫使板带转动的同时向后运动,从而拼接成缠绕管,缠绕管靠近待修复的管道内壁,并不断地向前运动,最终在待修复的管道内壁形成新的缠绕管。
进一步限定,所述两个圆环盘分别由六段圆弧板组成,所述圆弧板上通过螺栓连接有弧形连接板,每个圆环盘通过弧形连接板由六段圆弧板首尾拼接而成。将每个完整的圆环盘拆分成六段圆弧板,从而可以将整个机器拆分成多个零部件,进而方便机器的运输,待需要工作时,再通过螺栓将机器进行组装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互通管道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互通管道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3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