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l-Mg-Si系铝型材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3121.5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1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李军;郑虹;夏广明;井琦;张义和;佟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C1/02;C22F1/043;C22F1/05;C21D1/18;B21C3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l mg si 系铝型材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l‑Mg‑Si系铝型材及其加工方法,属于铝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包括:Si:0.9%‑1.1%,Mn:0.35%‑0.5%,Mg:0.8‑1.0%,Cu:0.6‑0.9%,Zn:0.005‑0.015%,Ti:0.03‑0.05%,Fe≤0.25%,其余为Al。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碰撞梁类零件用Al‑Mg‑Si系铝型材高强韧化方法,在现有Al‑Mg‑Si系铝型材基础上,通过合金成分的精细化控制、引入微量强化合金元素及优化时效制度等技术手段,实现Al‑Mg‑Si铝型材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大幅提升,进而满足汽车碰撞类零件的抗弯及碰撞吸能方面的要求,同时将材料成本的增加幅度控制在相对低的水平,甚至是不增加,提供该材料的应用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l-Mg-Si系铝型材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轻量化的趋势下,铝合金作为轻质合金材料的首选方案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不断攀升,铝型材作为铝合金的一种,常用于汽车前后保横梁及新能源车型的电池框体、前纵梁及门框梁等部位。
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主要用于承载汽车正面低速碰撞时的冲击,要求零件在承受低速碰撞后,不能产生过大的入侵变形。随着CNAP-2021版行人保护碰撞法规的发布和实施,其正面偏置碰重叠面积由40%变为50%,由此要求前保险杠横梁抗弯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除前保险杠横梁的结构方面的进一步精益化设计,对于铝型材材料也提出了更高强度更高韧性的提升需求。
当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常用铝型材牌号为6082-T6,为常用Al-Mg-Si系铝型材中最强铝型材,通常抗拉强度为320MPa左右,断后伸长率为13%左右,强度较低,延伸率亦较低。Al-Mg-Si系铝型材通过添加Sc、Ag等元素,可以实现力学性能及稳定性的提升,但成分涉及价格昂贵的Sc、Ag元素,不利于铝合金的低成本制造及应用,如专利CN105838938A公开了一种Al-Mg-Si系铝合金型材的加工方法,铝合金成分重量百分比为Mg 0.6%~1.2%,Si0.7%~1.3%,Mn 0.4%~1%,Fe≤0.5%,另外还包括Cr≤0.25%,Zn≤0.2%,Cu≤0.1%,Ti≤0.1%,V≤0.05%,Hf≤0.5%,Sc≤0.25%,Ag≤1%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余为Al。
使用Al-Cu-Zn系铝型材可以实现强度和韧性的提升,但其较高的Cu元素和Zn元素,加上复杂的双级甚至多级时效工艺,导致其成本高出Al-Mg-Si系铝型材一倍左右,经济性较差,同时由于其存才应力腐蚀、跨系焊接等应用工艺性问题,也限制了其应用,如专利CN112813321A,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高强韧铝型材,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包括:Zn:5-5.8%、Mg:1.8-2.2%、Cu:0.5-1.5%、Mn:0.27-0.33%、Cr:0.21-0.27%、Ti:0.1-0.15%、Zr:0.18-0.24%、Bi:0.3-1%、B:0.01-0.02%、Gd:0.11-0.21%、Sc:0.12-0.19%、Ho:0.3-0.37%、Y:0.05-0.13%、V:0.01-0.05%、余量为Al;其时效处理为四级时效处理;第一级时效处理的温度为155-180℃,时间为10-22h,第二级时效处理的温度为200-230℃,时间为5-15min,第三级时效处理的温度为90-120℃,时间为5-15h;第四级时效处理的温度为160-170℃,时间为3-5h。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碰撞梁类零件用Al-Mg-Si系铝型材高强韧化方法,在现有Al-Mg-Si系铝型材基础上,通过合金成分的精细化控制、引入微量强化合金元素及优化时效制度等技术手段,实现Al-Mg-Si铝型材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大幅提升,进而满足汽车碰撞类零件的抗弯及碰撞吸能方面的要求,同时将材料成本的增加幅度控制在相对低的水平,甚至是不增加,提供该材料的应用竞争力。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3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量可控的串片式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TOFD检测用延长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