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数据同步的校正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9994.9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8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冯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裕太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2 | 分类号: | G06F13/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党蕾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数据 同步 校正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数据同步的校正方法及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分别发送一第一伪随机二进制序列;步骤S2,每一数据通道的延时单元根据预设的延时策略对第一伪随机序列进行延时,同时于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对第一伪随机序列进行采样,得到最佳采样点;步骤S3,同时发送第二序列;步骤S4,得到所有数据通道之间的相位差,并根据相位差进行校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三步法实现多通道数据传输时的数据和时钟的对齐,第一步,发送相同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找到最佳采样点;第二步,同时发送一随机序列,找到所有数据通道的相位差;第三步,再次发送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对前两步的步骤的校正结果进行校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数据同步的校正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多路数据串行收发系统,多路数据对齐是决定收发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在目前业界主流的多路数据对齐方法中,基本做法是:发端发送特殊字符,收端通过接收特殊字符计算出各个通道之间的延时;然后,设计者根据计算出的延时信息在原方案中插入延时寄存器来达到数据对齐的效果;最后,在插入延时寄存器后,发端开始发送正常数据。
该做法虽然能够最终达到多路数据对齐的效果,但是收端在计算出通道之间的延时后,需要停止整个系统的收发工作,然后重新修改设计插入延时寄存器。这样带来的效果是对齐工作过于繁琐,如果传输通道环境发生变化,计算通道之间延时和插入延时寄存器的工作必须得重新进行;并且在插入延时寄存器后,发端开始发送正常数据,收端数据是否能够严格对齐并无保障,这些潜在的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多路数据收发系统收端接收数据的性能指标,因此针对以上问题,迫切需要设计出一种多通道数据同步的校正方法及系统,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数据同步的校正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数据同步的校正方法,包括:
步骤S1,发送端通过各数据通道分别发送一第一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步骤S2,每一所述数据通道的一延时单元根据一预设的延时策略分别对每一所述数据通道上的所述第一伪随机二进制序列进行不同延时量的延时处理,同时于一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对延时后的所述第一伪随机二进制序列进行采样,以得到每一所述数据通道对应的最佳采样点;
步骤S3,所述发送端通过各所述数据通道分别同时发送一第二序列;
步骤S4,所述接收端分别根据每一所述数据通道的最佳采样点对各数据通道的所述第二序列进行采样,以得到所有所述数据通道之间的相位差,并根据所述相位差进行校正。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步骤S5,提供一第三伪随机序列,所述第三伪随机序列包括若干子序列;
步骤S6,将所有所述子序列按顺序划分成多个子序列分组;
步骤S7,所述发送端按顺序将所述子序列分组中的各所述子序列依次分配给各所述数据通道并同时发送,每一所述子序列分组中的所述子序列与各所述数据通道一一对应;
步骤S8,所述接收端根据各所述数据通道接收的所述子序列推演出对应的所述数据通道预测的能够接收到的下一子序列分组的子序列;
步骤S9,将预测的所述下一子序列分组的子序列与实际接收到的子序列进行比对,若推演的所述下一子序列分组的子序列与所述实际接收的子序列一致,则结束流程。
优选地,所述步骤S9中,若推演的所述下一子序列分组的子序列与实际接收的子序列不一致,则返回所述步骤S1。
优选地,预设的延时策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裕太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裕太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99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机舱风机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CPU注入法形成的减震鞋底的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