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眼动技术的谎言评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63267.1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9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武杰;任怡洁;刘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6 | 分类号: | A61B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谎言 评判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眼动技术的谎言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采集受试者的眼动数据;步骤S2,对眼动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S3,进行均值化处理;步骤S4,行归一化处理;步骤S5,将眼动数据评价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最大的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和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作为影响指标;步骤S6,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步骤S7,采集待测者的眼动数据,计算出待测者的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和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并输入到多元回归模型;步骤S8,输出待测谎言评价值。本发明利用眼动技术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并采集待测者的眼动数据进行谎言评判,具有操作简单,测量效度高,客观性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眼动技术的谎言评判方法。
背景技术
眼动技术是通过以记录眼睛的运动轨迹为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取实时眼睛状态的眼动数据,诸如注视时间,瞳孔直径等眼动数据,从而分析个体的内心真实的活动状态。眼动技术先后经历了观察法、后像法、机械记录法、光学记录法等多种方法的演变,现在主要是利用眼动仪来实时采集眼球的眼动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眼动仪向评价指标更精确、采样率更高的方向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眼动技术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眼动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
测谎技术是将心理学、生物医学、侦查讯问学、数据分析技术及计算机知识等多种学科融为一体,对个人内心真实意图和状态进行探测的一门科学。眼动仪的出现给测谎带来了新的判别手段,眼动数据可以反映视觉信息的加工模式。对于揭示认知加工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于谎言的评判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方法是由心理专家或相关研究人员对个体讲述时的情态、语气进行分析,以评估个体是否说谎。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主观性大,可靠性低,需要专业人员协助。另一种方法是由专业人员依靠专业测谎设备采集个体讲述时的身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系统性地评估个体是否说谎。这种多道评判技术准确度高,但是操作复杂。两种方法都缺少对眼动数据的采集和利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眼动技术的谎言评判方法,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眼动技术的谎言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采集受试者的一定时间内的眼动数据;步骤S2,对眼动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数据;步骤S3,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每一名受试者的平均瞳孔直径和平均注视时长步骤S4,对每一名受试者的平均瞳孔直径和平均注视时长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一名受试者的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x1和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x2;步骤S5,将眼动数据评价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最大的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x1和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x2作为影响指标;步骤S6,根据x1、x2和测试谎言评价值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步骤S7,采集待测者的眼动数据,计算出待测者的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x1和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x2并输入到多元回归模型,得到数值y;步骤S8,根据数值y的大小,输出待测谎言评价值。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眼动技术的谎言评判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步骤S6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6-1,建立样本数据库,样本数据库包括每一个受试者的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x1、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x2和测试谎言评价值;步骤S6-2,构建多元回归方程模型,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3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