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眼动技术的谎言评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63267.1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9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武杰;任怡洁;刘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6 | 分类号: | A61B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谎言 评判 方法 | ||
1.一种基于眼动技术的谎言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集受试者的一定时间内的眼动数据;
步骤S2,对所述眼动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数据;
步骤S3,对所述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每一名受试者的平均瞳孔直径x1和平均注视时长x2;
步骤S4,对每一名受试者的所述平均瞳孔直径x1和平均注视时长x2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一名受试者的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x1和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x2;
步骤S5,将眼动数据评价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最大的所述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x1和所述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x2作为影响指标;
步骤S6,根据所述x1、所述x2和测试谎言评价值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步骤S7,采集待测者的眼动数据,计算出待测者的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x1和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x2并输入到所述多元回归模型,得到数值y;
步骤S8,根据所述数值y的大小,输出待测谎言评价值,
其中,步骤S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建立样本数据库,所述样本数据库包括每一个受试者的所述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x1、所述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x2和所述测试谎言评价值;
步骤S6-2,构建多元回归方程模型,公式如下:
y=b0+b1x12+b2x22+b3x1x2+b4x1+b5x2
式中,b0为随机误差,b1、b2、b3、b4、b5为待估计参数;
步骤S6-3,将样本数据库的数据代入到多元回归方程模型,确定参数b0、b1、b2、b3、b4、b5;
步骤S6-4,根据已经确定的回归模型参数b0、b1、b2、b3、b4、b5,确定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x1和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x2对谎言评判的影响程度,并确定y值分值区间,
所述y值分值区间按大小分为实话区间、无法判断区间和谎话区间,
所述实话区间为从0到0.35,
所述无法判断区间从0.35到0.65,
所述谎话区间为从0.65到1,
所述眼动数据评价指标包括所述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x1、所述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x2、归一化后平均眼跳速度和眨眼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眼动技术的谎言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归一化后平均瞳孔直径x1的具体表达式为:
x1=(某一受试者的平均瞳孔直径-所有受试者的平均瞳孔直径最小值)/(所有受试者的平均瞳孔直径最大值-所有受试者的平均瞳孔直径最小值),
所述归一化后平均注视时长x2的具体表达式为:
x2=(某一受试者的平均注视时长-所有受试者的平均注视时长最小值)/(所有受试者的平均注视时长最大值-所有受试者的平均注视时长最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眼动技术的谎言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预处理包括去噪、处理缺失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32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