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胶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4874.1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6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张运生;欧迎春;朱治国;蔡源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12 | 分类号: | C08G18/12;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9J17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张晓萍;刘铁生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胶片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聚氨酯胶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先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35~50份、脂肪族单官能度异氰酸酯5~10份、分子量为500~3000的聚醚多元醇40~70份、小分子多元醇0~10份和第二催化剂0~0.3份为原料制备NCO封端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将NCO封端聚氨酯预聚体50~72份;端羟基混合物28~46份;抗氧化剂0.5~1.5份,光稳定剂1~1.5份,触变剂0.1~0.5份和第一催化剂0~0.5份混合,得到混合物,经流延反应成膜的方式制备聚氨酯胶片材料。该聚氨酯胶片材料包括分子量大于40万的高分子量聚氨酯和分子量为10~20万的低分子量聚氨酯。本发明制备的聚氨酯胶片材料为双分子量分布,没有晶点,具有热稳定性能好,光学性能优异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级聚氨酯弹性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聚氨酯胶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结构安全玻璃一般指的是夹层玻璃,夹层玻璃是在两层或两层以上玻璃之间夹入强韧的胶片黏合而成。夹层玻璃在受到外力冲击造成玻璃破裂时,玻璃的碎片仍能粘结在胶片上,只形成辐射状裂纹,不致因碎片飞散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因此,这种玻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此外,这种玻璃还具有隔音、隔紫外线等特性,因而在现代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及建筑内装,包括民用建筑、家用卫浴都适合应用。
目前,用于夹层玻璃的中间层合胶片主要有聚乙烯缩丁醛(PVB)、热塑性聚氨酯(TPU)、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其中PVB较为广泛的用于建筑玻璃、幕墙玻璃、汽车玻璃等领域,但存在低温较低时(低于零度)材料呈现脆性,与有机玻璃和无机玻璃间的粘接强度大大减弱,即使在PVB中添加增塑剂以改善其低温脆性,但是添加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会导致力学性能急剧下降,同时增塑剂会侵蚀PC表面,导致玻璃发雾。
层合玻璃用聚氨酯胶片大多采用TPU粒子熔融挤出流延成型的方式,这样一来胶片的受限于生产工艺和原料,分子量较低,聚醚型TPU分子量为9万左右,聚酯型TPU分子量为12万左右,导致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差,温度较高时,容易熔融软化,失去结构粘接强度。另外由于TPU粒子的分子量分布不均匀,在流延挤出成型的温度下出现TPU粒子熔融状态不一致,高分子量TPU熔融温度较高,呈现未完全熔融状态,这些未完全熔融的TPU粒子在流延成型后形成晶点,不能直接适用于夹层玻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聚氨酯胶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聚氨酯胶片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氨酯胶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NCO封端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以质量份计,先将脂肪族二异氰酸酯35~50份、脂肪族单官能度异氰酸酯5~10份混合,然后分批加入分子量为500~3000的聚醚多元醇40~70份、小分子多元醇0~10份和第二催化剂0~0.3份,控制反应物的R值为1.6~2.2,持续搅拌,在氮气保护下,先在30-50℃保温1-2h,然后在60-70℃保温1-2h;
(2)聚氨酯胶片材料的制备:以质量份计,将步骤(1)得到的NCO封端聚氨酯预聚体50~72份与端羟基混合物28~46份、抗氧化剂0.5~1.5份、光稳定剂1~1.5份、触变剂0.1~0.5份和第一催化剂0~0.5份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所述的混合物流延成胶片,加热固化,收卷,放置至胶片完全固化后,得到聚氨酯胶片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聚氨酯胶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NCO封端聚氨酯预聚体的分子量为1000~6000,NCO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7~8.3%,60℃的粘度为小于4000mPa·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4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