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耐黄变聚氨酯地灯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4650.0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1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齐文斌;赵朝阳;董雨磊;宁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鹤城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64;C08G18/48;C08G18/32;C08H7/00;C08L75/04;C09D175/04;C08G18/42;C08G18/62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梁剑 |
地址: | 2016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耐黄变 聚氨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强度耐黄变聚氨酯地灯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壳体:
将羟甲基化木质素、腰果酚混合,升温反应,得到改性木质素;
取聚四氢呋喃醚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硫代二苯胺、异佛尔酮二胺,反应,加入改性木质素混合,入模,热处理,得到壳体;
(2)制备涂层:
取苯乙烯、丙烯、乙烯混合,在单茂钪配合物、硼盐的作用下,反应;加入苯乙烯、4,4’-偶氮双(4-氰基戊醇),再次反应,得到共聚物;
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混合,作为单体溶液;
取单体溶液、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混合反应,得到树脂;
取脂肪族聚酯多元醇、共聚物、三聚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混合,加入树脂,涂布在壳体表面,固化,得到涂层,制得地灯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黄变聚氨酯地灯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工艺:
取羟甲基化木质素、蒸馏水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pH至10.5~11.5,升温至88~95℃,得到木质素溶液;取腰果酚、蒸馏水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pH至10.5~11.5,升温至88~95℃,得到腰果酚溶液;
将木质素溶液与腰果酚溶液混合,88~95℃回流反应100~150min,加入蒸馏水、盐酸,调节体系pH至2.7~3.2,析出沉淀,静置2~3h,过滤,蒸馏水反复洗涤至中性,50~70℃真空干燥12~24h,得到改性木质素;
取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00~120℃真空脱水,冷却至40~60℃,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在氮气氛围中搅拌,68~75℃反应1~2h,降温冷却,真空脱泡,得到预聚体;加入4,4’-二硫代二苯胺、异佛尔酮二胺,反应1~2h,加入改性木质素混合,入模,100~120℃热处理5~24h,室温冷却,得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黄变聚氨酯地灯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工艺:
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混合,加入二甲苯、乙酸丁酯,作为单体溶液;
将二甲苯、乙酸丁酯混合作为溶剂,升温至97~105℃,加入单体溶液和90%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2~3h滴完,保温2~3h,加入剩余组分的引发剂、溶剂,保温2~3h,降至室温,得到树脂;
取苯乙烯加入甲苯,密封搅拌,在0.16~0.24MPa丙烯、乙烯混合气体条件下,加入单茂钪配合物、硼盐的甲苯溶液,40~100℃反应2~10h;加入苯乙烯、4,4’-偶氮双(4-氰基戊醇)的甲苯溶液,40~100℃反应2~10h,加入甲醇终止反应,析出沉淀,40~60℃真空干燥12~24h,得到共聚物;
取脂肪族聚酯多元醇、共聚物、三聚催化剂混合,加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搅拌均匀,室温真空干燥,加入树脂混匀,涂布在夹层表面,30~40℃烘烤60~72h,得到涂层,制得地灯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黄变聚氨酯地灯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腰果酚的用量为木质素质量的5.0~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黄变聚氨酯地灯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聚四氢呋喃醚二醇、4,4’-二硫代二苯胺、异佛尔酮二胺、改性木质素的质量比为100:(30~36):(12~20):(30~6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黄变聚氨酯地灯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单体溶液包括以下重量组分:1.6~2.0份苯乙烯、1.7~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9~3.5份丙烯酸丁酯、0.4~0.5份丙烯酸、1.6~2.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0~2.0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黄变聚氨酯地灯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二甲苯、乙酸丁酯的质量比为3:(2~3),溶剂与单体的质量比为3:(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鹤城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鹤城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46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