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检测电路及集成电路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4300.6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9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段杰斌;李琛;杨何勇;刁许玲;陈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田婷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检测 电路 集成电路 芯片 | ||
本发明的电源检测电路包括:反馈取样单元,用于对电源电压采样并形成反馈电压;反馈取样单元包括电阻组件及为NMOS管的第一MOS管,第一MOS管用于通过自身处于导通区或截止区而实现电阻组件的阻值改变;开关单元,其包括为PMOS管的第二MOS管;比较器单元,其第四端外接一参考电压,第五端用于接收反馈电压;反相器单元;电源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比较器单元检测反馈电压大于参考电压,驱动第二MOS管工作在导通区,进而驱动第一MOS管工作在截止区。如此,可使反馈电压进一步增大,从而调节第二MOS管的栅极电位,使输出电压不会受电源电压抖动,温度突变而产生毛刺,进而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以及电源检测电路的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检测电路及集成电路芯片。
背景技术
在现代集成电路技术中,电源检测电路是一种实时监测电源大小的模块,用于实现过压保护,电源模块调度等问题,在现代SOC芯片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电源检测电路通常是利用比较器对参考电压和电源电压比较后判断电源电压是否达到预设电压值。普通比较器在该种应用情况下,在电源电压较低时容易出现毛刺现象,导致发生误触发,毛刺指的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出波形中含有时间很短、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脉冲对电路没有用处或产生其他影响的一种现象。一直以来,结构简单、低功耗、可靠性高的电源检测电路是业界所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检测电路及集成电路芯片,以解决现有的电源检测电路在电源电压较低时易出现毛刺、导致误触发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检测电路,其包括:
反馈取样单元,其一端接入所述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外接电源电压,所述反馈取样单元用于对所述电源电压采样并形成反馈电压;所述反馈取样单元包括电阻组件及为NMOS管的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在所述电阻组件上,用于通过自身处于导通区或截止区而实现所述电阻组件的阻值改变;
开关单元,其包括为PMOS管的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入所述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漏极接地;
比较器单元,所述比较器单元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端接地,第四端外接一参考电压,第五端用于接收所述反馈取样单元的反馈电压;
反相器单元,其包括第一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反相器单元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单元的输出端被配置为所述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电源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比较器单元检测所述反馈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驱动所述第二MOS管工作在导通区,进而驱动所述第一MOS管工作在截止区。
可选的,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端接入所述比较器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的连接线路上。
可选的,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为NMOS管的第四MOS管,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外接一偏置电压。
可选的,所述反馈取样单元的电阻组件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反馈取样单元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依次串联在所述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连接线路上。
可选的,所述比较器单元的第三端接入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连接线路上,以接收所述反馈取样单元形成的反馈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4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