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部敞开式隧道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8725.6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0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均平;董建树;龚杨;李德龙;刘光铭;张新林;赵晓飞;李继鑫;王滕武;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5 | 分类号: | E02D29/05;E02D31/12;E02D27/14;E01C7/32;E01F1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3 | 代理人: | 张凤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部 敞开 隧道 | ||
1.一种顶部敞开式隧道,包括隧道本体,隧道本体采用预埋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隧道本体是由左侧墙、底板层和右侧墙围成的U型槽结构,隧道本体的两侧底部设有抗浮挑耳,所述抗浮挑耳是由底板层向两侧延伸而成,底板层的厚度等于抗浮挑耳的厚度,隧道本体两侧的抗浮挑耳被抗浮土埋层压住,抗浮土埋层的上表面设有辅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敞开式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层中分布有多个纵向暗梁,纵向暗梁的朝向与隧道方向一致,所述隧道本体下方的基底中间隔分布有多个抗拔桩,底板层压在抗拔桩上,且使抗拔桩支撑在底板层的纵向暗梁位置,抗拔桩的上端和底板层中的纵向暗梁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部敞开式隧道,其特征在于:抗浮挑耳的宽度为90cm~110cm;所述左侧墙和右侧墙,高出辅道或抗浮土埋层48cm~52cm;当所述抗浮土埋层的厚度h≤2m时,底板层厚度为48cm~52cm;当所述抗浮土埋层的厚度h>2且≤4m时,底板层厚度为55cm~65cm;当所述抗浮土埋层的厚度h>4且≤6m时,底板层厚度为75cm~85cm;当所述抗浮土埋层的厚度h>6且≤8m时,底板层厚度为90cm~1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敞开式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下方的基底中分布有多排基底加固双管旋喷桩,排与排之间的间距为1m,每排中相邻基底加固双管旋喷桩的间距为1m,基底加固双管旋喷桩的外径为6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敞开式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内的底板层的中部设有分隔带挡墙,隧道本体内的两侧且位于底板层上设有检修道,底板层上且位于分隔带挡墙与检修道的区域为路面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部敞开式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由下到上分别为C40砼结构板、C20混凝土调平层、26cm厚的C40混凝土面层、10cm厚的砼沥青面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敞开式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墙和右侧墙的顶部设有防撞墙,防撞墙的顶部设有防撞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部敞开式隧道,其特征在于:防撞墙上预埋有4个螺栓,所述螺栓的下端套有垫圈并预埋在所述防撞墙内,上端从防撞墙内伸出,防撞墙的顶面上镶嵌有钢板,4个螺栓从钢板中穿过;防撞栏通过所述的螺栓固定在防撞墙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敞开式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筋包括多个横向U形钢筋和多个斜置钢筋,所述横向U形钢筋位于左侧墙、底板层和右侧墙内;斜置钢筋设在左侧墙和底板层的交接处以及右侧墙和底板层的交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部敞开式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每隔55m预留一条变形缝,变形缝宽为20mm,变形缝中设有钢边橡胶止水带并用聚氨酯密封胶封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87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