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平滑移支座、抗浮锚杆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7079.1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松;王文浩;许卫晓;李翠翠;张纪刚;于德湖;王向英;曾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5/74;E02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李玉宾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滑移 支座 抗浮锚杆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水平滑移支座,其特征为:包括支座本体,所述的支座本体包括焊接于1或多根锚杆杆体顶端的第一钢板、同轴焊接于第一钢板上表面的圆柱形支撑体、同轴焊接于圆柱形支撑体上表面的第二钢板、设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的第三钢板及注浆管,所述的第三钢板的中心处设有中心圆孔,并通过中心圆孔套设在支撑体的外周,所述的中心圆孔的直径大于支撑体的外径,所述的第三钢板的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二钢板的下表面及第一钢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三钢板的上端面的外缘焊接有支撑钢板,所述的支撑钢板的顶端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有第四钢板,所述的第三钢板、支撑钢板及第四钢板构成壳体,所述的注浆管贯穿第二钢板、支撑体及第一钢板、并与杆体并排向下延伸,所述的壳体顶端用于与基础底板的钢筋笼焊接,水平滑移支座的水平滑移量取决于中心圆孔内径与支撑体外径的差,二者的差满足基础底板水平收缩的位移量的要求,在位移量范围内,杆体仅对基础底板有纵向约束而无水平约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滑移支座,其特征为:所述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均为圆形钢板,所述的第三钢板为矩形钢板,所述的壳体为立方体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平滑移支座,其特征为:所述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及第三钢板之间的接触面设有自润滑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平滑移支座,其特征为:所述的自润滑层由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高分子材料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平滑移支座,其特征为:所述的支撑钢板与第三钢板的焊接处经过打磨抛光和密封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平滑移支座,其特征为:所述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支撑体及第四钢板均为高强度钢材料制成,所述的壳体的裸露面经过防腐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平滑移支座,其特征为:所述的支撑钢板内表面的上部还焊接有支撑钢条,所述的第四钢板的下表面边缘与支撑钢条的上表面相抵。
8.一种抗浮锚杆,其特征为:包括1或多根杆体及支座本体,所述的支座本体包括焊接于杆体顶端的第一钢板、同轴焊接于第一钢板上表面的圆柱形支撑体、同轴焊接于圆柱形支撑体上表面的第二钢板、设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的第三钢板及注浆管,所述的第三钢板的中心处设有中心圆孔,并通过中心圆孔套设在支撑体的外周,所述的中心圆孔的直径大于支撑体的外径,所述的第三钢板的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二钢板的下表面及第一钢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三钢板的上端面的外缘焊接有支撑钢板,所述的支撑钢板的顶端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有第四钢板,所述的第三钢板、支撑钢板及第四钢板构成壳体,所述的注浆管贯穿第二钢板、支撑体及第一钢板、并与杆体并排向下延伸,所述的壳体顶端用于与基础底板的钢筋笼焊接,水平滑移支座的水平滑移量取决于中心圆孔内径与支撑体外径的差,二者的差满足基础底板水平收缩的位移量的要求,在位移量范围内,杆体仅对基础底板有纵向约束而无水平约束。
9.一种防止建筑物基础底板水平收缩开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为:采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平滑移支座,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水平滑移支座在工厂预制成型;
步骤2、将杆体插入施工地面预先开凿的孔洞内,并通过注浆管向孔洞内浇筑混凝土,浇筑好后,清除溢出到壳体内的浆料,通过高强度螺栓将第四钢板固定连接在壳体顶部,并在第四钢板与支撑钢板的连接处涂抹密封胶;
步骤3、杆体通过混凝土定型后,在第一钢板外侧的施工地面上铺设垫层,并使垫层的厚度小于第一钢板的厚度;
步骤4、在垫层的上表面与第三钢板的下表面之间填充发泡聚乙烯材料,在发泡聚乙烯材料外侧所在的垫层上表面铺设毛毡滑动层;
步骤5、将钢筋笼的底部与壳体顶部焊接;
步骤6、浇筑混凝土,制备基础底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止建筑物基础底板水平收缩开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步骤2中,清除溢出到壳体内的浆料,在壳体内填充发泡聚乙烯材料后将第四钢板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70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矿山压力发电系统
- 下一篇:磺化沥青的节能环保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