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器、充配电系统、车辆和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4375.6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42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托弟;薛鹏辉;赵北平;姜宏;刘国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31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帆远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0 | 代理人: | 孟庆莹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配电 系统 车辆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充配电系统、车辆和充电桩,接触器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端组,每个接线端组均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接合导体,接合导体与第一接线端相连;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微动开关和从动件,微动开关与从动件动力连接,从动件与接合导体相连;第一驱动线圈和第二驱动线圈,第一驱动线圈和第二驱动线圈用于通电后通过产生磁性力驱动微动开关朝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接合导体与第二接线端接合,或用于驱动微动开关朝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接合导体与第二接线端断开。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器,通过第一驱动线圈和第二驱动线圈驱动微动开关运动,以带动从动件驱动接合导体运动,实现多个接线端组同步连通或断开,提高接触器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触器、具有该接触器的充配电系统和具有该充配电系统的车辆和具有接触器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应用层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产业变革给加速进化中的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更高要求。汽车各零部件发展逐渐趋于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在此基础上,性能更高效、安全性更强、控制更加便捷、体积更加小型化、重量更加轻量化的产品越来越被需要。现有市场中,接触器的低压回路效率低,使得低压回路体积较大,导致接触器整体的体积较大,且散热性能差,同时难以实现多个电路的同步通断,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触器,可实现多组高压回路的同步通断,且利于散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器,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端组,每个接线端组均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接合导体,所述接合导体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相连;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微动开关和从动件,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从动件动力连接,所述从动件与所述接合导体相连;第一驱动线圈和第二驱动线圈,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用于通电后通过产生磁性力驱动所述微动开关朝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接合导体与所述第二接线端接合,或用于驱动所述微动开关朝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接合导体与所述第二接线端断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器,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线圈和第二驱动线圈驱动微动开关运动,以带动从动件驱动接合导体运动,实现多个接线端组地同步连通或断开,提高了接触器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接触器,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间隔开分布,且所述微动开关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用于驱动所述微动开关绕所述第一轴线朝第一方向转动,或用于驱动所述微动开关绕所述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接触器,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包括第一导磁部和第二导磁部,所述第二驱动线圈包括第三导磁部和第四导磁部,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通电时,所述第一导磁部与所述第二导磁部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三导磁部与所述第四导磁部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导磁部和所述第三导磁部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导磁部和所述第四导磁部极性相反;所述微动开关包括磁性驱动部;其中所述磁性驱动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导磁部和所述第三导磁部之间,所述磁性驱动部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导磁部和所述第四导磁部之间,所述磁性驱动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极性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43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防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