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别寿眉白茶茶青采摘季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4251.8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0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源;余文权;陈常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刘佳;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别 白茶 采摘 季节 方法 | ||
1.一种鉴别寿眉白茶茶青采摘季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同一茶园不同季节的白茶茶青,以同一工艺制成寿眉白茶,测定其中32种特征代谢成分的含量,然后以所得特征代谢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建立样本矩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成分中权重最大的化学成分为区分因子,以区分因子作为自变量,确定白茶茶青的采摘季节;
所述寿眉白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拣剔:取采摘的一芽二叶、芽长1.5~2.0厘米的茶青,精拣细剔去除杂质;
2)炒制:将拣剔后的茶青在竹匾上摊放3小时,然后于120~140℃炒至叶质柔软、色泽转暗;
3)搓条显毫:在75℃的锅中采用抖、理、搓、抓的手法,先理直茶条,再用双手掌合拢搓条,至茶条圆而略扁,茸毫显露,干度达七成时,将锅温降低至50~60℃;
4)煇锅:采用慢速翻炒的手法炒至茸毫披露,锅温升10℃,当茶叶发出持久的清香、捻茶即成粉末,且含水量6%以下时起锅,摊凉贮藏;
所述32种特征代谢成分为EGCG、咖啡碱、槲皮素3-O-葡萄糖基芦丁苷、ECG、芦丁、茶氨酸异构体2、山奈酚-3-O-半乳糖基芦丁苷、芹菜素6-C-葡萄糖苷8-C-阿拉伯糖苷、EGC-ECG二聚体、可可碱、茶氨酸异构体1、山奈酚-3-O-葡萄糖基芦丁苷、槲皮素3-O-半乳糖基芦丁糖苷、EC-EGCG二聚体、异牡荆素、没食子素、茶皂素F、骆驼草B、牡荆素鼠李糖苷、GC、山奈酚-3-O-葡萄糖苷、牡荆素、3-没食子酸8-抗坏血酸甘油酯、C、山茶苷A、芹菜素4'-O-鼠李糖苷、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E)C二聚体、表阿夫儿茶素、(+)-表儿茶素;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对所制备寿眉白茶中32种特征代谢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其具体测定步骤如下:
1)样品提取:取0.1g寿眉白茶茶样,加入1mL、80wt%甲醇溶液,室温搅拌混合10min后,在4℃条件下以9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
2)样品溶液的制备:将离心后所得残渣按步骤1)所述条件重复提取2次后,将所得上清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用80wt%甲醇溶液定容至5mL;
3)样品的检测:将所得样品溶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采用UPLC/TOF-MS进行检测;
其中,UPLC的检测条件为:BEH C18色谱柱,其规格为:100 mm×2.1 mm,1.7 μm;柱温为40℃;以含0.1vol%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A,含0.1vol%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其洗脱程序为:0-2 min流动相A的体积比由100%降至95%,2-13 min流动相A的体积比由95%降至50%,13-14 min流动相A的体积比由50%降至0%,14-17 min流动相A的体积比由0%升至100%;
TOF-MS的分析条件为:离子源:ESI;检测模式:ESI-;毛细管电压:1.5 kV;串联电压:10-40 eV;扫描范围为50-1200 Da;离子源温度为120℃;去溶剂化温度为500℃;去溶剂化流速为800 L/h;锥孔电压为40 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42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