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储能直流智能微网监控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1876.9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5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敬欣;马明;尹丽华;苏红月;代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14;H02J3/32;H02J3/30;H02J3/26;H02H3/00;H02H7/00;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韩建伟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伏储能 直流 智能 监控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伏储能直流智能微网监控管理系统,包括由发电单元监测、储能单元监测、负荷单元监测和统计分析形成的组态监控平台;由储能系统保护、光伏发电系统保护和低压用户侧保护形成的分布式电源保护;在电源进线处安装双向表计,在磷酸铁锂电储能和永磁同步飞轮储能处安装双向电表,在微网与终端用户之间安装单项表计形成的计量系统;本发明通过组态监控平台、分布式电源保护和计量系统合理协调电源、负荷和储能设备,实现离网运行期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衡,并逐步切除部分非重要负荷,保证对重要负荷的可靠供电,并最大程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智能性,适应系统的扩展性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储能直流智能微网监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电网也译为微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现有的微网系统功能少,且在配网设备故障时无法自行合理调控,造成一些重要设备的断电停用,同时也无法最大化利用能量,造成能源浪费,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光伏储能直流智能微网监控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储能直流智能微网监控管理系统,该光伏储能直流智能微网监控管理系统通过组态监控平台、分布式电源保护和计量系统合理协调电源、负荷和储能设备,实现离网运行期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衡,并逐步切除部分非重要负荷,保证对重要负荷的可靠供电,并最大程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智能性,适应系统的扩展性需求。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光伏储能直流智能微网监控管理系统,包括组态监控平台、分布式电源保护和计量系统,所述组态监控平台包括发电单元监测、储能单元监测、负荷单元监测和统计分析;
所述分布式电源保护包括储能系统保护、光伏发电系统保护和低压用户侧保护;
所述计量系统在电源进线处安装双向表计来计量微网与电网之间的电费结算,在磷酸铁锂电储能和永磁同步飞轮储能处安装双向电表来计量充放电电量,在微网与终端用户之间安装单项表计。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微网监控管理系统从微网集中控制层、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就地控制层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并采用在线组态方式,系统根据用户绘制的图形生成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连接关系,并直接通过选择图元关联数据库,实现各组态元件的即插即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磷酸铁锂电储能和永磁同步飞轮储能组成储能系统,储能系统中还包含储能逆变器,储能逆变器的交流侧为380V交流母线,直流侧为750V直流母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微网监控管理系统在各单元新建、扩容、退出或投运时,系统自组织、灵活地识别已存或新建单元,重新形成协调控制策略和能量优化方案。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电单元监测用以监测及显示各发电单元的电压、电流和发电功率运行参数及运行状态;
所述储能单元监测用以监测及显示各储能单元的电压、电流、充电功率、放电功率和荷电状态运行参数及运行状态,并下发储能控制器操作指令;
所述负荷单元监测用以监测及显示负荷单元类型、负荷名称、负荷功率和累计用电量运行参数及运行状态;
所述统计分析用以将数据管理与操作以图、表和文字多种灵活丰富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基于分析与统计功能进行各种能量管理决策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18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