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PP汽车保险杠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1767.7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1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烨美;颜颖莹;李金忠;李睿忠;李飞忠;李盛玲;李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攀登时代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B60R19/18;A62C3/07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沃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20 | 代理人: | 王茜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pp 汽车 保险杠 | ||
本发明涉及汽车保险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EPP汽车保险杠,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顶部设置有吸能垫,所述吸能垫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两侧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外罩壳;车辆发生严重碰撞时,碰撞的一瞬间外罩壳受到强烈冲击,并会通过连接板和缓冲板压缩吸能垫,缓冲板充分压缩吸能垫以利用吸能垫吸收一部分冲击力的同时,也会使插杆朝向触发筒内移动,插杆朝向触发筒内移动一方面会压缩支撑弹簧,利用支撑弹簧吸收冲击力,另一方面会利用其底端的尖头击碎钢化玻璃,钢化玻璃破碎后,储存腔内储存的压缩的灭火气体能够从排气腔的排气槽排出,从而预防火灾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保险杠技术领域,具体为EPP汽车保险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汽车发生碰撞时,保险杠作为最先与碰撞物发生接触的汽车零部件,承担了缓冲吸能的作用,是汽车的第一道防护;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3318111B的发明专利,其就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的汽车保险杠缓冲器,以用于替代EPP发泡材质的保险杠缓冲器,降低生产工艺要求和成本。本发明的汽车保险杠缓冲器特征如下:该汽车保险杠缓冲器朝向保险杠本体的一侧为网格状,汽车保险杠缓冲器远离保险杠本体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安装支架的安装构件。网格会减小整体的密度,进而降低强度,碰撞时后可以随着保险杠本体溃缩一定的距离,起到一定的缓冲吸能作用。本发明的汽车保险杠缓冲器的生产工艺简单、材料成本低廉,缓冲性能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完全可替代EPP发泡材质的保险杠缓冲器。
上述专利的汽车保险杠,虽然具有成本低廉、缓冲性能好等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其仍然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
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很可能会导致汽车起火,汽车一旦起火燃起,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直接威胁车内人员的生命,然而上述专利和现有技术中的保险杠,并不具备预防火灾的功能,无法在发生严重碰撞时预防火灾的发生,同时现有的保险杠缓冲保护功能也较差;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EPP汽车保险杠,希冀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EPP汽车保险杠,具备在发生严重碰撞时能够预防火灾的发生、缓冲保护效果好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在发生严重碰撞时能够预防火灾的发生、缓冲保护效果好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EPP汽车保险杠,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通过溃缩梁固定连接有车辆主体,所述加强梁的顶部设置有吸能垫,所述吸能垫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两侧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外罩壳;
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吸能垫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插杆相匹配的插槽,所述插杆的底端穿过插槽和加强梁插设在触发筒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杆的外部还套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相连,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与加强梁固定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触发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将触发筒的内部分隔成储存腔和排气腔,所述插杆的底端是尖头且活动设置在排气腔的内部;
所述储存腔的内部储存有压缩的灭火气体;
所述排气腔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排气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均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的一端封闭一端敞开,且敞开一端的内壁上还开设有螺栓安装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攀登时代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攀登时代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17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