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9205.9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4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谢一;叶镜清;林如然;林丹阳;梁颖;郑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Q20/3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婷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处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处理代理财政支付业务中的退款业务,可用于金融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在代理财政支付业务中请求跨行支付时由于支付信息错误而产生的支付退汇报文;在支付退汇报文为一对一普通转账指令的全额退款业务的报文时,触发退汇自动退款功能,其中,通过退汇自动退款功能自动执行如下操作:查找支付退汇报文对应的原始支付凭证的信息;基于原始支付凭证的信息,匹配与原始支付凭证对应的垫款支付明细的状态;以及当垫款支付明细的状态为已清算时,触发退款账务处理,同时生成退汇自动退款通知书。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金融科技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处理代理财政支付业务中的退款业务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代理财政支付业务可以包括垫款支付、垫款清算、退款和退库清算四个环节。其中,垫款支付环节,是指代理财政支付业务的机构(例如,银行)收到财政单位的支付指令后,可以先将内部账户自有资金垫款至零余额账户并向实际收款人付款。垫款清算环节,是指银行通过与清算方的资金清算,收回所垫付的款项,其中,清算方一般为指定单位。退款,是指银行向实际收款人付款未成功或收款人主动退款,导致该笔资金原路退回零余额账户,然而在此之前该笔资金已经经过了垫款清算,此时需要将该笔资金先暂时退回银行垫款内部账户,等待退库清算。退库清算,是指将退款环节中暂时退回给银行的资金,再退回给清算方的过程。
在垫款支付环节中,如果实际收款人是其他银行时,就需要跨行支付。在跨行支付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信息错误等会导致跨行支付的汇款被退回。即跨行支付退汇。如果该跨行支付退汇的资金属于上述代理财政支付业务中的退款,则后续还需要等待退库清算,其账务处理就会复杂很多。目前,跨行支付退汇引起的退款业务账务处理,是通过人工查找该笔跨行支付退汇对应的原支付信息,再由人工核对无误后,填写退款单,提交后台人工审核处理退款业务。一笔退款业务需要经历前后台反复人工查询核对。处理过程繁琐,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提高由跨行退汇引起的退款业务的账务处理效率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处理代理财政支付业务中的退款业务。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在代理财政支付业务中请求跨行支付时由于支付信息错误而产生的支付退汇报文;在所述支付退汇报文为一对一普通转账指令的全额退款业务的报文时,触发退汇自动退款功能。其中,通过所述退汇自动退款功能自动执行如下操作:查找所述支付退汇报文对应的原始支付凭证的信息,所述原始支付凭证为基于财政系统的支付指令而生成的用于进行支付的凭证;基于所述原始支付凭证的信息,匹配与所述原始支付凭证对应的垫款支付明细的状态;以及当所述垫款支付明细的状态为已清算时,触发退款账务处理,同时生成退汇自动退款通知书,其中,所述退汇自动退款通知书用于记录由所述支付退汇报文触发的所述退款账务处理的业务背景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支付退汇报文包含请求跨行支付的原报文信息,所述查找所述支付退汇报文对应的原始支付凭证的信息包括:将所述原报文信息与预先存储的至少一个原始跨行发报报文的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基于匹配成功的原始跨行发报报文的信息查询所述原始支付凭证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进行跨行支付时,存储每笔跨行支付对应的原始跨行发报报文的信息,以得到所述至少一个原始跨行发报报文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通过所述退汇自动退款功能还自动执行如下操作:当所述退款账务处理的处理结果为退款成功时,将所述垫款支付明细的状态调整为退款成功。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通过所述退汇自动退款功能还自动执行如下操作:当所述垫款支付明细的状态为退款成功且处于等待退库清算的指令时,禁止发起退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92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