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发动机的加速冷却滑油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3600.6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2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严小琳;曹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航智飞机发动机部件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M11/00;F28D7/10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房文亮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发动机 加速 冷却 油管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升机发动机的加速冷却滑油管,涉及飞机发动机领域,包括一体油管、冷却管、左换液部和右换液部,所述冷却管套设在一体油管外,所述左换液部和右换液部分别设在冷却管的左右两端,将燃油流道与滑油流道交叉,使得滑油与燃油能够充分的进行换热,且滑油流出道外还包裹有一层冷却液流道,对滑油进行进一步水冷降温;通过将装载冷却液的冷却箱贴在直升机外壁,提高散热且不用担心油箱破损泄露,利用冷却液加热升温后体积增加的原理,通过活塞传动按压按钮启动液压泵换液,且换液时低温液体与高温液体之间通过隔断环隔开,避免二者混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发动机的加速冷却滑油管。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使得流经其中的滑油会被加热到很高温度,实际上滑油除了润滑作用还有降温作用。所以需要对被加热的滑油进行冷却,来提高其降温作用。
目前常用的采用燃油与滑油换热来给滑油降温,但现有的这种降温部件由于体积重量限制,往往降温效果一般,且滑油与燃油本身流速较快,导致换热时间短,降温效果弱。
附加冷却液来冷却可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冷却液冷却也是利用热交换原理,因此冷却液与滑油温差越大,则冷却效果越好,而冷却液高速流动则热交换不充分,而且液压泵长时间功率运动也会耗能产热,冷却液低速流动或者不流动则冷却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升机发动机的加速冷却滑油管,将燃油流道与滑油流道交叉,使得滑油与燃油能够充分的进行换热,且滑油流出道外还包裹有一层冷却液流道,对滑油进行进一步水冷降温;通过将装载冷却液的冷却箱贴在直升机外壁,提高散热且不用担心油箱破损泄露,利用冷却液加热升温后体积增加的原理,通过活塞传动按压按钮启动液压泵换液,且换液时低温液体与高温液体之间通过隔断环隔开,避免二者混合。
一种直升机发动机的加速冷却滑油管,包括一体油管、冷却管、左换液部和右换液部,所述冷却管套设在一体油管外,所述左换液部和右换液部分别设在冷却管的左右两端;
所述一体油管包括最内层的滑油流入道、套在滑油流入道外的燃油流入道、套在燃油流入道外的滑油回流道、套在滑油回流道外的燃油流出道和套在燃油流出道外的滑油流出道,所述滑油流入道、滑油回流道和滑油流出道之间通过贯通流道连通,所述燃油流入道和燃油流出道之间通过另外的贯通流道连通;
所述冷却管包括冷却液流道和设在冷却液流道两端的软管,所述软管一端与冷却液流道连通,另一端与冷却箱连通,且软管上还设有电磁阀和液压泵,所述冷却箱由内箱壁和直升机外壁组成。
优选的,所述左换液部和右换液部的结构相同,所述右换液部包括凸出管、活塞、附加管和控制盒所述凸出管固定连接在冷却管上,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凸出管内,且活塞通过连杆与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压板滑动连接在附加管中,所述附加管固定连接在凸出管顶部,所述控制盒固定连接在附加管上。
优选的,所述活塞与凸出管顶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附加管的顶部设有按钮一,所述冷却管中滑动连接有隔断环,且冷却管内还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上设有按钮二。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和液压泵都与控制盒连接,所述按钮一、按钮二、电磁阀和液压泵串联连接在电源电路上,所述按钮一为常开按钮,所述按钮二常闭按钮。
优选的,所述挡块设有一对,且分别位于左换液部的底部右侧和右换液部的底部左侧。
优选的,所述一体油管还配套设有油管帽。
优选的,所述一体油管是一体成型的,所述冷却管可拆卸的连接在一体油管上,所述一体油管上设有与冷却管连接的连接螺纹。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航智飞机发动机部件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航智飞机发动机部件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36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