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砂库内可控压差沉井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2634.3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2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聂爱潮;翟群杰;朱学光;经闯;李小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地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08 | 分类号: | E02D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库内 可控 沉井 | ||
尾砂库内可控压差沉井法,包括设置在尾砂中的辐射井井筒,所述尾砂中辐射井井筒的内底部设置有加压平台,所述加压平台上连接有内筒,还包括步骤S1‑步骤S6。本发明采用尾砂库内可控压差沉井法,可克服传统沉井方法的不足,由于尾砂库的尾砂是靠长期堆积而成的,导致尾砂存在部分固结成层的情况,在尾砂库内沉井一旦遇到浮力和井周摩擦力、固结带来的阻力大于井筒自重,沉井下沉很困难,这时我们就要借助外力推动井筒下沉;尾砂库内可控压差沉井法就可根据沉井遇到的实际情况调整水位,靠水的压力和井筒自重推动井筒加快下沉,可通过调控水位控制井的下沉速度。此方法应用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可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尾砂库可控压差沉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尾砂库内可控压差沉井法。
背景技术
尾砂库一般是矿山企业选矿后排弃的矿渣堆积而成的,尾砂库的尾砂地层是靠长期堆积而成的,经过长期堆积固结形成坚硬地层,沉井是以沉井法施工的地下结构物和深基础的一种型式,是先在地表制作成一个井筒状的结构物(沉井),然后在井壁的围护下通过从井内不断挖土,沉井中遇到粉土、沙土地层采用污水泵抽砂,使沉井在自重作用下逐渐下沉,达到预定设计标高后,再进行封底,构筑内部结构;尾砂库中尾砂固结形成坚硬地层,单靠传统的沉井方法很难使沉井正常下沉,为此我们提出尾砂库内可控压差沉井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尾砂库内可控压差沉井法,采用尾砂库内可控压差沉井法,可克服传统沉井方法的不足,由于尾砂库的尾砂是靠长期堆积而成的,导致尾砂存在部分固结成层的情况,在尾砂库内沉井一旦遇到浮力和井周摩擦力、固结带来的阻力大于井筒自重,沉井下沉很困难,这时我们就要借助外力推动井筒下沉;尾砂库内可控压差沉井法就可根据沉井遇到的实际情况调整水位,靠水的压力和井筒自重推动井筒加快下沉,可通过调控水位控制井的下沉速度。此方法应用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可加快施工进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尾砂库内可控压差沉井法,包括设置在尾砂中的辐射井井筒,所述尾砂中辐射井井筒的内底部设置有加压平台,所述加压平台上连接有内筒,所述加压平台的下方设置有污水泵,所述污水泵的抽水管贯穿于内筒,所述加压平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简易盖子,所述简易盖子上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延伸至辐射井井筒的外部;
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首先在尾砂库中设置辐射井作为下沉井,使得辐射井井筒的高度高于尾矿库中尾砂的高度;
步骤S2、在辐射井井筒的底部设置有加压平台,并在加压平台的上部设置内筒,利用加压平台与内筒将辐射井内分成两个密闭空间;
步骤S3、在加压平台的下方设置污水泵,在加压平台的上部设置简易盖子,并在简易盖子上连接钢丝绳,利用加压平台上的简易盖子和污水泵控制两个密闭空间的内外水位;
步骤S4、简易盖子和污水泵控制两个密闭空间的内外水位,污水泵将加压平台下方的污水持续的抽入到加压平台上方后,则加压平台上方的压力增大,增加了辐射井筒自重,则使得辐射井慢慢下沉;
步骤S5、简易盖子可进行开关,从而对加压平台上的污水流通进行控制,打开简易盖子并关闭污水泵后,污水则通过简易盖子自加压平台上方流到加压平台下方,则辐射井减缓直到停止下沉;
步骤S6、根据现场情况,持续的通过调节水位,可控沉井下沉速度。
优选的,所述加压平台设置有两组通水口,所述简易盖子铰接在加压平台的上方并盖住在通水口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简易盖子上设置有钢丝绳固定圈,所述钢丝绳通过钢丝绳固定圈固定连接在简易盖子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设置为碳素钢钢丝绳。
优选的,所述加压平台上设置有抽水口,所述内筒的底部通过抽水口连通于加压平台,所述抽水口位于加压平台的中间位置,两组通水口分别设置于抽水口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地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地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2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用户问答的智能推荐方法
- 下一篇:姜竹茹中药配方颗粒中生姜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