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管道输送的粉煤灰混料浆的制备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9968.5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8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铁力;梁霏飞;徐杨青;李晨曦;田达理;柳富明;黄孟;陈益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9/02 | 分类号: | B28C9/02;B28C7/10;B28C5/00;B28C7/04;C04B28/10;C04B28/26;C04B28/30;C04B28/00;C04B26/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管道 输送 粉煤 灰混料浆 制备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输送的粉煤灰混料浆制备系统及工艺。所述混料浆制备系统包括胶凝剂定量给料机、粉煤灰定量给料机、干混料螺旋输送机、双轴搅拌机、储浆罐和定量加水系统,所述定量加水系统包括工艺水罐、第一加水计量泵和第二加水计量泵,所述工艺水罐通过第一加水计量泵通向双轴搅拌机的加水口,工艺水罐通过第二加水计量泵与双轴搅拌机的出浆管连通。粉煤灰混料浆是将颗粒粒径不大于1.2mm的粉煤灰和胶凝剂依次进行干料混合后、定量加水混合搅拌后形成干粉料重量浓度为45%~60%的混料浆。本发明既解决了粉煤灰的运输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粉煤灰的废物利用,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提高了环保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具体涉及将粉煤灰进行处理后,使其能够通过管道输送进行再利用的方法,进一步说是一种可以用于管道输送的粉煤灰混料浆的制备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火电厂燃煤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粉煤灰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和路桥材料可以很好的再利用,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的利用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建造大面积的永久灰场,进行永久堆放,这种处理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要对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即便如此煤灰会在雨水的作用下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扬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转运的过程中也会对公路周围的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第二种方法是,运输至路桥建设工地,进行铺路作为路基材料或进行地下填充,或者运输至砖厂,做机制砖。现有粉煤灰重复利用的方法中,将其作为路基材料或地下填充是比较环保的方式,但是粉煤灰的运输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由于粉煤灰一般都是干粉料,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扬尘污染。
管道输浆是以水为载体,将矿物经过破碎、研磨制成一定粒度级配和浓度的合格浆体,通过管道进行输送的过程。浆体的管道输送技术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技术,与传统的物料运送方式相比具有占地少、适应性强、无污染等诸多优点。为了保证浆体管道安全、经济地运行,一方面要求所输送浆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防止颗粒发沉降而堵塞管道,导致输送压力增大,影响系统安全运行,造成需要维修和经济损失等后果;同时要求所输送浆体的粘滞系数要小,以降低由于摩擦阻力而产生的能量损失,从而降低设备及管路的压力等级,降低系统造价。所以,管道输浆的过程中对于浆液的浓度、浆料的颗粒大小要求都比较高,如果浆料中粗颗粒粒径过大,会造成沉降而引起管道阻塞,而在输送过程中浓度变化较大,很难保证输送的连续及稳定性。传统管道输送经验无法满足粉煤灰管道输送的要求,再加上粉煤灰在进行填充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外加剂进行改性,不然也无法达到地下填充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粉煤灰再利用时的运输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管道输送的粉煤灰混料浆的制备系统及工艺,该混料浆通过特殊的装置和工艺进行混合,混合后浆料可以满足管道运输以及地下填充的要求,既可以解决粉煤灰的运输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解决废弃粉煤灰再利用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输送的粉煤灰混料浆制备系统,所述混料浆制备系统包括胶凝剂定量给料机、粉煤灰定量给料机、干混料螺旋输送机、双轴搅拌机、储浆罐和定量加水系统,胶凝剂定量给料机和粉煤灰定量给料机的出料口分别与干混料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连通,干混料螺旋输送机的出口通向双轴搅拌机,双轴搅拌机的出料口通过出浆管与储浆罐的进料口连通,在出浆管上设有排料计量泵,所述储浆罐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定量加水系统包括工艺水罐、第一加水计量泵和第二加水计量泵,所述工艺水罐通过第一加水计量泵通向双轴搅拌机的加水口,工艺水罐通过第二加水计量泵与双轴搅拌机的出浆管连通,且第二加水计量泵与出浆管的连接点置于双轴搅拌机与排料计量泵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混料浆制备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带有控制面板的控制箱、设置在出浆管上的第一浓度计、设置在储浆罐出料口的第二浓度计、设置在双轴搅拌机内腔顶部的第一液位计、设置在储浆罐内顶部的第二液位计;所述第一浓度计、第二浓度计、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箱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箱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加水计量泵、第二加水计量泵、双轴搅拌机搅拌轴控制系统和储浆罐内搅拌机构的控制系统信号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99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