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舱室防锈去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1971.2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9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罗东浩;袁姗;肖文伟;杨俊东;梁展新;陈景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J2/08 | 分类号: | B63J2/08;B63J2/12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吴静芝;卢娟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启航路10号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舱室 防锈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舱室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是一种舱室防锈去湿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模块以及循环除湿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第一风机、与蒸汽换热器以及干燥除湿滚轮装置;所述循环除湿模块包括第二风机、循环主管道、回风管道以及回风滤器,所述第二风机的一端与所述干燥除湿滚轮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主管道连接;所述循环主管道分别与若干个排气管道连接,各个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排气喷头,所述排气喷头设置于舱室内;所述回风管道通过所述干燥除湿滚轮装置与所述循环主管道连通,所述回风滤器设置在所述回风管道上。本申请能够降低舱室内部湿度,从而降低舱室锈蚀的风险,提高舱室的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舱室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是一种舱室防锈去湿系统。
背景技术
海洋大气环境特点与内陆大气有显著的不同,它不仅湿度大、容易在物体表面形成气膜,而且含有一定的盐分,使钢铁表面凝结的水膜和溶解在其中的盐分组成导电性良好的液膜,提供了电化学腐蚀的条件。因此,海洋大气中钢铁的腐蚀速度比内陆中要高4~5倍。船舶特别是油船长期的海上运行、不同纬度之间温差,油舱与海洋环境之间存在隔空舱,隔空舱内部空气对舱室内壁的腐蚀也会明显增加。
目前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采用涂层对舱室内壁进行防腐,但在较高的湿度的情况下,还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锈蚀,产生外板及舱壁锈蚀的风险;
另一方面则是对出现锈蚀的部位进行修补,但在大面积锈蚀的情况下,必须对舱室进行整体防锈以及进行重新油漆处理,甚至需要进入船厂进行换板处理,产生了较高的维护成本,空舱内部防锈及重新油漆也会带来废气及废水,对环境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室防锈去湿系统,通过空气处理模块对空气进行加热、除湿,并将处理后的空气输入至循环除湿模块中,降低舱室内部湿度,从而降低舱室锈蚀的风险,提高舱室的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该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舱室防锈去湿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模块以及循环除湿模块;
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第一风机、蒸汽换热器以及干燥除湿滚轮装置,所述第一风机与蒸汽换热器连接;所述蒸汽换热器通过蒸汽进口管道与热源连接;所述蒸汽换热器与所述干燥除湿滚轮装置连接;
所述循环除湿模块包括第二风机、循环主管道、回风管道以及回风滤器,所述第二风机的一端与所述干燥除湿滚轮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主管道连接;所述循环主管道分别与若干个排气管道连接,各个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排气喷头,所述排气喷头设置于舱室内;所述回风管道通过所述干燥除湿滚轮装置与所述循环主管道连通,所述回风滤器设置在所述回风管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湿气出口管道,所述湿气出口管道与所述干燥除湿滚轮装置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量控制阀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蒸汽换热器以及所述干燥除湿滚轮装置之间;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量控制阀门设置在所述蒸汽进口管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除湿模块还包括若干个喷气阀门,所述喷气阀门分别设置在各个所述排气管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泄漏保护模块,所述泄漏保护模块包括惰性气体注入管道、第三风机以及惰性气体排出管道,所述惰性气体注入管道与所述循环主管道连通;所述第三风机的一端与所述回风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惰性气体排出管道连接,所述惰性气体排出管道与所述回风管道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除湿模块还包括舱室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泄漏保护模块还包括第一遥控阀门、第二遥控阀门以及湿度传感器,所述舱室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舱室的内部;所述第一遥控阀门设置在所述循环主管道上,所述第二遥控阀门以及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风管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19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