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改性聚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0920.8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5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宁珅;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7/02 | 分类号: | C09J167/02;C09J163/00;C09J11/08;C08G63/695;C08G63/78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汤俊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聚酯 热熔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C09J123/14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氧改性聚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份计,制备原料包括:聚酯基料50‑95%,环氧树脂1‑10%,固化剂0.5‑2%,助剂1‑5%。本发明所述的聚酯热熔胶在保持优异的耐水解稳定性的同时还具有适宜的粘度,在应用到基材表面时不会因为胶体粘度过大而涂布不均匀或无法涂开,也不会粘度过小而呈现出明显的流动性,通过增容剂的添加,热熔胶能够在高温、高湿度条件下保持持效的稳定性,还具有优异的抗老化强度,通过特定封端剂的添加,能够提升聚酯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热熔胶对基材的浸润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碳化二亚胺带来的热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09J123/14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氧改性聚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熔胶是一种在多种领域能够加热融化且在室温下快速固化的粘接剂,不加热时以固体形式存在,被制成胶棒、胶片等多种形状以适应应用和储存。聚酯热熔胶是热熔胶中常见的一种,具有优良的阻水性、粘接性和韧性,然而在实际情况下,聚酯热熔胶的熔融粘度过大,应用时其涂布的延展性和成型加工性能不佳,易成团的粘附在涂布棒或容器内,此外,由于聚酯结构中端基基团分别是亲水性好的羧基和羟基,在潮湿环境中会吸湿,造成胶体的变性。现有技术中通常用碳化二亚胺类物质来作为封端剂改善胶体易吸水的缺点,但碳化二亚胺价格昂贵,且热稳定性极差,并非理想的封端剂。
CN101497775A公开了耐水解聚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采用1.4-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物质所制备的聚酯热熔胶具有良好的耐水解性,且玻璃化温度更低,然而其耐水性提高的同时,胶体粘度也在同步升高,延展性和涂布性差。
CN105111990A公开了一种改性聚酯热熔胶及其胶膜的制备方法,采用聚氨酯弹性体对聚酯热熔胶进行改性,并加入一定的抗氧剂,解决了热熔胶低温脆性的问题,然而在对铝板粘接时仍无法解决吸水性的问题。
可见,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阻水、高低温稳定和抗老化的效果,因此,亟需开发一款功能全面的聚酯热熔胶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环氧改性聚酯热熔胶,按重量百分比份计,制备原料包括:聚酯基料余量,环氧树脂1-10%,固化剂0.5-2%,助剂1-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按重量百分比份计,制备原料包括:聚酯基料余量,环氧树脂1-7%,胺类固化剂0.5-2%,助剂1-4%。
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比份计,制备原料包括:聚酯基料90%,环氧树脂6%,胺类固化剂1%,助剂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按重量百分比份计,所述聚酯基料的制备原料包括:二元酸35-50%,二元醇45-55%,封端剂1-5%,催化剂0.1-0.5%。
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比份计,所述聚酯基料的制备原料包括:二元酸45%,二元醇50.8%,封端剂4%,催化剂0.2%。
优选的,所述二元酸包括对苯二甲酸、2-乙基己二酸、2,5-二苯胺基对苯二甲酸、4-(2-甲基丙氧基)-1,3-苯二甲酸、3,5-吡啶二甲酸、3-叔丁基己二酸、2,5-二氨基己二酸、3-羟基己二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二元酸为对苯二甲酸、2-乙基己二酸。
优选的,所述对苯二甲酸、2-乙基己二酸的质量比为(4-10):(1-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对苯二甲酸、2-乙基己二酸的质量比为7:2。
优选的,所述二元醇包括1,6-己二醇、二缩三乙二醇、2-己氧基丙烷-1,3-二醇、3-癸基氧基-1,2-丙烷二醇、1,2-二十五烷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二元醇为1,6-己二醇、二缩三乙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09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