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稳定屠宰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0501.4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6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东;刁家久;刘世浩;万贵波;王春晓;李振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丰润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稳定 屠宰 废水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屠宰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池和沉淀调节池,所述沉淀调节池与混合罐相连,所述混合罐上设置有絮凝剂加入口,所述混合罐的出口与固液分离机相连,所述固液分离机出水依次连接完全混合式水解酸化池、竖流沉淀池、ICEAS池、中间水池和混凝沉淀池,所述ICEAS池上设置有活性炭加入口,所述完全混合式水解酸化池上设置有污泥回流管与竖流沉淀池的排泥管相连。出水水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出水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稳定屠宰废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屠宰废水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屠宰过程冲洗废水、地面清洗废水等,废水水质特征为生化性好、悬浮物浓度高、COD浓度高、氨氮和色度浓度高,其中悬浮物去除较为关键,其不仅干扰预处理单元处理效果,而且往往会导致设备堵塞。目前屠宰废水处理设施中常用预处理方式为转鼓微滤+气浮,但转鼓微滤去除效率不高,气浮机释放器及溶气泵经常堵塞,导致预处理效果欠佳;而生化处理常规工艺为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这种组合工艺常见的问题为:(1)脱氮除磷效果差;(2)屠宰废水中含有大量氨氮、磷酸盐,水解酸化及接触氧化池填料面容易形成鸟粪石,导致生物填料上微生物附着量大大降低;(3)好氧池负荷大,泡沫量巨大,严重影响出水水质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稳定屠宰废水处理系统,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稳定屠宰废水处理方法,出水水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出水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稳定屠宰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池和沉淀调节池,所述沉淀调节池与混合罐相连,所述混合罐上设置有阳离子PAM加入口,所述混合罐的出口与固液分离机相连,所述固液分离机出水口依次连接完全混合式水解酸化池、竖流沉淀池、ICEAS池、中间水池和混凝沉淀池,所述ICEAS池上设置有活性炭加入口,所述完全混合式水解酸化池上设置有污泥回流管与竖流沉淀池的排泥管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沉淀调节池和竖流沉淀池的排泥管还与污泥池相连。沉积物排入污泥池。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液分离机为叠螺过滤机。能耗低,悬浮物去除效果稳定、去除效率高。
上述方案中:所述沉淀调节池的出水管通过泵与混合罐相连。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稳定屠宰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利用格栅池中人工格栅去除畜禽毛发、碎肉及其它大颗粒悬浮物;
(2)沉淀调节池将屠宰废水中悬浮物质沉淀后再进行混合调节,沉积物排入污泥池;
(3)沉淀调节池出水经提升泵提升进入叠螺过滤机进行固液分离,在叠螺机前的混合罐内投加阳离子PAM,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
(4)叠螺机出水直接进入完全混合式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酸化反应,以去除废水中COD、悬浮物等;
(5)完全混合式水解酸化池出水进入竖流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竖流沉淀池底部沉积物大部分回流到完全混合式水解酸化池,少部分排入污泥池;
(6)竖流沉淀池出水进入ICEAS池,ICEAS池内投加粉末活性炭,以提高COD、N、P等去除效率;
(7)ICEAS池出水进入中间水池进行储存;
(8)中间水池出水进入混凝沉淀池,以进一步去除COD、N、P等污染物,最后达标排放。
上述方案中:所述阳离子PAM的加入量为3-8mg/L废水。以便能充分除去悬浮物。
上述方案中:所述活性炭的加入量为250-300mg/L废水。以便能充分脱色及吸附有害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丰润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丰润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0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