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0398.3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6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邓丽;高沙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1/02;F28F21/08;F01P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 ||
本发明公开了车用热交换器,包括两个水室,以及多根热交换管;每一热交换管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通过折叠工艺在横截面上形成对称的“J”形的折叠结构,再通过钎焊工艺将热交换管一面对应两个“J”形的折叠结构接合的位置连接成一体;每一热交换管的内部均被两个相应的“J”形的折叠结构分割出两个独立的管状腔体;每一“J”形的折叠结构均包括对应相应的热交换管两侧的外侧弯折部,对应相应的热交换管中部,与另一“J”形的折叠结构通过钎焊连接的中部弯折部,以及向相应的管状腔体内侧弯折后与内壁通过钎焊连接的末端弯折部。本发明在保证热交换管热交换效率和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进而提高车用低温热交换器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用轿车越来越普及。在轿车中车用热交换器作为冷却系统的组成部件,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型和可靠性都有重大影响。
在现有技术中,车用热交换器通常可以分为全铝结构和塑料水室结构两种,都包括两个水室以及设置在两个水室之间的多根热交换管等。
其中,塑料水室结构的热交换器主要是“O”型管和“B”型管作为热交换管。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O”型管壁厚,且相同体积下表面积远小于其他结构的热交换管,导致车用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低;而“B”型管,因为需要焊接对一面关闭进行连接,然而接缝处的结构非常恶劣,以及产生焊接不良的情况,造成生产成本高,降低生产效率。
全铝结构的车用热交换器由于结构上与冷凝器更为类似,因此使用的热交换管也是与冷凝器热交换管类似结构的挤压管,如图1所示,然而这种挤压管由于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相同外形尺寸用材较多等原因,导致造价较高,采用现有挤压管制造的全铝结构的车用热交换器成本要远远大于塑料水室结构的车用热交换器。
因此,如何在保证热交换管热交换效率和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车用热交换器,实现的目的是在保证热交换管热交换效率和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进而提高车用热交换器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车用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室和所述第二水室之间,沿所述第一水室和所述第二水室长度方向均布,并互相平行设置的多根热交换管。
其中,每一所述热交换管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通过折叠工艺在横截面上形成对称的“J”形的折叠结构,再通过钎焊工艺将所述热交换管一面对应两个所述“J”形的折叠结构接合的位置连接成一体;
每一所述热交换管的内部均被两个相应的所述“J”形的折叠结构分割出两个独立的管状腔体;
每一所述“J”形的折叠结构均包括对应相应的所述热交换管两侧的外侧弯折部,对应相应的所述热交换管中部,与另一所述“J”形的折叠结构通过钎焊连接的中部弯折部,以及向相应的所述管状腔体内侧弯折后与内壁通过钎焊连接的末端弯折部;
在横截面上,每一对所述中部弯折部接合位置对应相应的所述热交换管的外侧和内侧均通过钎焊形成焊缝;
在横截面上,每一末端弯折部与相应的所述管状腔体的内壁接合位置的两侧均通过钎焊形成焊缝。
优选的,每一所述中部弯折部在横截面上的弯折角度均小于90°。
优选的,每一末端弯折部在横截面上均为对应圆心角为60°±20%的弧形弯折。
优选的,每一所述热交换管的两端均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水室的主片和相应的所述第二水室的主片连接;
所述第一水室的主片和所述第二水室的主片均为铝合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0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