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0302.3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4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彬;陈昌俊;邱茂乙;邓毅;梁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6 | 分类号: | E04B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建筑 屋面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装配式建筑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宝顶和正脊,所述正脊的数量为多个,且环绕设置在所述宝顶四周,所述正脊远离所述宝顶的一端设置有正吻;所述宝顶包括内部的支撑组件和外部铜板,所述外部铜板焊接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外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支撑杆和设置在主支撑杆四周的第一热镀锌钢管架,所述第一热镀锌钢管架外还设置有造型骨架,所述造型骨架的外围用于焊接外部铜板;所述主支撑杆垂直固定在屋面上,所述主支撑杆靠近所述屋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钢板连接件,所述钢板连接件用于与正脊固定。通过各部件装配式结构连接,拆装方便,同时各部件的连接稳定性好,并且施工方便,能够提高施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屋面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建筑屋面施工技术由来已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不同的朝代的风格迥异,不同时期制式各有不同,相同的是屋面多为陶土烧制脊饰、瓦作、主体木结构,年代久远后多有变形,断裂等现象。传统陶土烧制瓦件时间长,一般为两至三个月为一个周期,经历原料挖掘和开采、原料准备筛选、成型制模、土坯模干燥、煅烧、质量控制等流程,对工期紧张不适宜。金属屋面构件加工及制作,相较与传统陶土瓦件烧制成型,只需要大约1个月左右时间,仅从这点,对于当下大部分工程都是抢工期,抢节点工期的工程,类似工期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并且现有的一些建筑的顶部会修建宝顶、正吻、盖瓦等部件,提高建筑的美观性能,但是目前的建筑结构中这些部件的连接并不紧密,经年风吹日晒会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急需要一种施工周期短且稳定性强的装配式建筑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各部件装配式结构连接,拆装方便,同时各部件的连接稳定性好,并且施工方便,能够提高施工周期。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结构,包括宝顶和正脊,所述正脊的数量为多个,且环绕设置在所述宝顶四周,所述正脊远离所述宝顶的一端设置有正吻;所述宝顶包括内部的支撑组件和外部铜板,所述外部铜板焊接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外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支撑杆和设置在主支撑杆四周的第一热镀锌钢管架,所述第一热镀锌钢管架外还设置有造型骨架,所述造型骨架的外围用于焊接外部铜板;所述主支撑杆垂直固定在屋面上,所述主支撑杆靠近所述屋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钢板连接件,所述钢板连接件用于与正脊固定。通过各部件装配式结构连接,拆装方便,同时各部件的连接稳定性好,并且施工方便,能够提高施工周期。
优选的,所述外部铜板贴合在所述造型骨架外围,且围合形成由下至上的宝顶下部、宝顶莲花座、宝顶中部和宝顶上部,所述正脊固定在所述宝顶下部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正脊的数量为4条,且阵列分布在所述主支撑杆的四周,所述正脊包括第二热镀锌钢管架和设置在第二热镀锌钢管架两侧的内衬铝蜂窝板,所述内衬铝蜂窝板外侧还设置有多条相互平行的弯折扣条。
优选的,所述正吻的两侧均倾斜向下设置有垂脊,且相邻两个正吻之间的两条垂脊相互连接,且均固定在龙骨上。屋面设置有纵横和对角两种龙骨,且龙骨均与屋面的引雷条导电连接。
优选的,屋面上设置有底瓦和盖瓦,所述底瓦固定在屋面的龙骨上,所述盖瓦均匀铺设在屋面上,且覆盖住所述底瓦,所述垂脊和正脊均设置在所述盖瓦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镀锌钢管架包括多个横向钢管和多个竖向钢管,拼接成多个矩形框架结构,且由下至上矩形框架的长宽尺寸呈阶梯式减小。
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屋面结构施工方法,对上述的装配式建筑屋面结构进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宝顶的宝顶下部、宝顶莲花座、宝顶中部和宝顶上部进行分别预制做;
S2:在屋面上安装纵横和对角两种龙骨,且两种龙骨交汇在屋面中心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03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