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工点火器高压气密测试快速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5101.4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5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徐嘉梁;王成龙;高琳琪;黄国燕;万强;罗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646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火器 高压 气密 测试 快速 连接 装置 | ||
1.一种火工点火器高压气密测试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永磁驱动电机(2)、电磁阀(3)、夹爪气缸(4)、激光传感器(8)、驱动齿轮(9)、从动齿轮(10)、驱动磁铁支架(11)、承压筒(14)、内磁铁(15)、转子(17)、衬套(18)、接头(20)、顶盖(21)、点火器壳体组件(23)和外磁铁(24);
其中,壳体(1)为设置有腔体的柱状结构;永磁驱动电机(2)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且永磁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伸入壳体(1)中;电磁阀(3)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夹爪气缸(4)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激光传感器(8)设置在壳体(1)顶部,且位置与夹爪气缸(4)相对;承压筒(14)同轴安装在壳体(1)内腔的底板上;驱动齿轮(9)位于壳体(1)内,且驱动齿轮(9)与永磁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同轴对接;从动齿轮(10)套装在承压筒(14)的外侧壁处,且从动齿轮(10)与驱动齿轮(9)啮合传动;驱动磁铁支架(11)为环状结构,驱动磁铁支架(11)固定安装在从动齿轮(10)的顶部;外磁铁(24)为环状结构,且外磁铁(24)安装在驱动磁铁支架(11)的内壁上;转子(17)设置在承压筒(14)的底板上;衬套(18)为环状结构,衬套(18)安装在转子(17)的内壁上;内磁铁(15)为环状结构,内磁铁(15)固定安装在转子(17)的外壁上;接头(20)安装在衬套(18)的轴心处;顶盖(21)固定安装在接头(20)的顶部;接头(20)的顶部轴心位置开设有柱状凹槽;点火器壳体组件(23)从顶盖(21)的顶部向下伸入到接头(20)的柱状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工点火器高压气密测试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电磁阀(3)控制夹爪气缸(4)压缩空气接通,实现夹爪气缸4夹住点火器壳体组件(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工点火器高压气密测试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光传感器(8)监测点火器壳体组件(23)竖直向下位移是否到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工点火器高压气密测试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器壳体组件(23)底部沿轴线位置设置有凹槽;承压筒(14)、转子(17)和接头(20)的轴线位置均设置有通孔,且3个通孔同轴同径,形成进气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工点火器高压气密测试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器壳体组件(23)设置有外螺纹,接头(20)的柱状凹槽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实现点火器壳体组件(23)与接头(20)的螺纹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一种火工点火器高压气密测试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点火器壳体组件(23)向下移动过程为:
启动永磁驱动电机(2)、依次带动驱动齿轮(9)、从动齿轮(10)、驱动磁铁支架(11)、外磁铁(24)旋转;产生磁场驱动内磁铁(15)带动转子(17)、衬套(18)、接头(20)旋转,在螺纹传动下,点火器壳体组件(23)轴向竖直向下移动,直至点火器壳体组件(23)顶部的台阶处与顶盖(21)卡住,点火器壳体组件(23)向下移动到位,此时点火器壳体组件(23)底部的凹槽与进气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火工点火器高压气密测试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点火器壳体组件(23)高压气密测试过程为:
从进气通道的底端注入压锁空气,压锁空气填满进气通道和点火器壳体组件(23)底部的凹槽,从点火器壳体组件(23)的顶部测量是否漏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火工点火器高压气密测试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夹爪气缸4夹住点火器壳体组件(23)顶部,实现点火器壳体组件(23)在螺纹传动向下平移时,放置点火器壳体组件(23)的周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火工点火器高压气密测试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9)与从动齿轮(10)之间的齿轮副减速比为8: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火工点火器高压气密测试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铁(15)、外磁铁(24)与承压筒(14)之间的运动间隙小于0.3mm;承压筒(14)、转子(17)均采用磁导率较高的不锈钢材质,驱动磁铁支架(11)采用铜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51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