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浮减震发电背包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05061.3 | 申请日: | 2021-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9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黎波;刘家红;刘闽超;张浩;庄巍;张林波;李仪有;黄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5F3/04 | 分类号: | A45F3/04;A45F3/08;A45C15/00;A45C15/06;A45C13/00;H02J7/32;F16F15/067;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项晓丹 |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减震 发电 背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浮减震发电背包,包括内层板和外板,所述内层板通过肩带组件穿戴在人体上肢,所述外板与用于放置物品的中间连接件连接,所述内层板和所述外板之间通过减震发电机构进行竖向往复的滑动连接。本发明能在运动过程中对背包相对人体肩部的运动进行减震,同时能够将背包竖向运动的动力转换成电能进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减震发电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装载物品的工具,可将物品收纳至一起,方便携带,并且双肩背带可帮助人们携带更加轻松,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种工具,它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
背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装备,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下面的一些不足,比如人们在远足、旅行或夜间行走时,遇到无光路段,常常会用到手电筒照明,但是手电筒本身携带就占据一定的体积,而且需要用手时刻拿着,在夜间行走一旦发生特殊情况,人们需要使用双手时,照明成为了最大的问题,现有的背包不具备照明的功能,实用性不足;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小型或微型用电设备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比如MP3、手机、照相机、摄像机、振动按摩器、蜂鸣器、小型音响、收音机、GPS定位系统等,这些用电设备通常都由人体随身携带,提供给人们更多、更广的学习、 娱乐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电池是一切用电设备的动力之源,目前常用的小型或微型用电设备一般使用干电池和镍氢充电电池、或镍镉充电电池等,由于这些电池的供电时间有限,续航时间短,使用者如果没有准备备用电池,难免会出现因用电设备电力不足而无法使用该设备的情况。
同时,当人们背包远足、旅行、通勤或进行运动训练时,人的步行基本属于倒置的单摆形式,背包跟随人体在竖直方向做上下往复运动,每次往复运动肩部都会受到背包的施加力,该施加力包括背包的重力和向下的重力加速度,背包的运动幅度越大,其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也就越大,从而背包对肩部施加的作用力也就越大,长时间的背包运动会造成人体肩部的肌肉酸痛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在运动过程中对背包相对人体肩部的运动进行减震,同时能够将背包竖向运动的动力转换成电能进行使用的悬浮减震发电背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浮减震发电背包,包括内层板和外板,所述内层板通过肩带组件穿戴在人体上肢,所述外板与用于放置物品的中间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内层板和所述外板之间通过减震发电机构进行竖向往复的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方案的悬浮减震发电背包在使用时,通过肩带组件将该背包穿戴在人体上肢,而需要背负的重物则放置在与外板连接的中间连接件处,当人体背上该背包行走时,人的重心会在竖向方向上往复移动,此时内层板通过肩带组件穿戴在人体上肢,可以近似认为内层板跟随人体重心在竖向 方向上共同往复移动,而外板的运动趋势是由内层板的运动经过减震发电机构的减震缓冲后得到的,也就是说人体的运动不会直接传递到放置有重物的外板上,如当内层板跟随人的重心向上移动时,此时位于内层板与外板竖向滑动路径上的减震发电机构一方面会将内层板移动产生的部分冲击波进行吸收,从而使得经减震发电机构传递到外板上的冲击波大大减小,使得外板在该冲击波的作用下的向下移动幅度也大大减小,当内层板跟随人的重心向下移动时,此时位于内层板与外板竖向滑动路径上的减震发电机构也会将内层板移动产生的部分冲击波进行吸收,从而使得经减震发电机构传递到外板上的冲击波也大大减小;另一方面,减震发电机构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对内层板和外板相对竖向移动的能量进行吸收减震,吸收的能量还可以进一步经过该减震发电机构进行发电,实现将背包竖向运动的动力转换成电能的目的,而发出的电能可以外接用电设备进行照明或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尤其适用于户外运动,行军作战或夜间行走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50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