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2051.4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3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戴晓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4;C02F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天宝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高含固 污泥 消化 性能 方法 | ||
1.一种提升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高含固污泥进行热水解预处理,以此对高含固污泥进行传质改善和有机物强化溶出,其中,所述高含固污泥中总固体质量的含量为15~25wt%,所述高含固污泥中挥发性固体质量占总固体质量的比例为40~65%;
S2:将步骤S1预处理后得到的产物作为底物,进行产酸发酵,产酸过程耦合第一级微生物电解池,构成一级耦合增强模组,其中电解池阳极微生物中水解酸化细菌为优势微生物,阴极微生物产氢菌为优势微生物;
S3:将步骤S2发酵产酸后得到的液相与气相产物再次作为底物,进行厌氧消化产甲烷,产甲烷过程耦合第二级微生物电解池,构成二级耦合增强模组,其中电解池阳极微生物中产氢产乙酸细菌为优势微生物,阴极微生物中产甲烷菌为优势微生物,其中,以S2发酵产酸后得到的液相发酵产物作为底物,在第二级微生物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反应,以S2发酵产酸后得到的气相产物作为底物,在第二级微生物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方法,其特征在于,S1、S2、S3中所采用的整个系统为序批式系统,或半连续式/连续式进出料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热水解的条件为:温度120~200 ℃,压力0.4~0.7 MPa,时间15~45min,搅拌速度100~200rpm,其中温度升至设定温度后开始计时,到达设定时间后停止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方法,其特征在于,S2和S3中,均以厌氧消化后的稳定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
其中接种污泥的总固体质量占接种污泥总质量的比例为2~5%,挥发性固体质量占总固体质量的比例为30~50%,底物与接种污泥中挥发性固体的质量比为0.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方法,其特征在于,S2和S3中,第一级微生物电解池和第二级微生物电解池的电极材料均为铁电极、铁碳电极、石墨电极、玻碳电极中的一种或其中不相同的两种,第一级微生物电解池和第二级微生物电解池的外加电压大为0.3~1.5V,其中第一级微生物电解池的外加电压高于第二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发酵产酸过程的控制条件为:温度25~55℃,pH 5.0~6.5,停留时间为2~8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一级耦合增强模组中,液相发酵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累积产量大于150 mg/g VS,气相产物中以H2和CO2为主,H2和CO2相对含量大于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厌氧产甲烷过程的控制条件为:温度35~45℃,pH 6.5~7.5,停留时间为10~35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构成二级耦合增强模组中,累积甲烷产量大于250 mL/g V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20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