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封闭气垫输送机防粉尘外溢自动排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1310.1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6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周蕊;彭光艳;张天宇;韩祥祥;张晔;方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00;B01D46/10;B01D46/42;B65G15/60;B08B15/00;B08B15/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张群 |
地址: | 3151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气垫 输送 粉尘 外溢 自动 排气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封闭气垫输送机防粉尘外溢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密封罩、截止阀、一号过滤箱、第一进气管、二号过滤箱、第二进气管、排尘管、风机、排气管,一号过滤箱的顶部开有第一进气口、侧部开有第一出气口,第一过滤腔中设置有圆筒状的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的上端具有敞口且对应第一进气口布置、下端通过下封板封闭;二号过滤箱中设置有纵向布置且呈片状的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上开有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二过滤孔。本发明将带有一定正压的含尘气体经除尘系统排出,从而防止密封罩内压力过大,保持输送带正常运行;本发明的除尘系统在二次过滤后将粉尘排出,从而避免了排出气体中粉尘外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封闭气垫输送机防粉尘外溢自动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气垫带式输送机是一种利用薄气膜支承输送带及其上面物料的带式输送机,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气室代替通用带式输送机的托辊,通过离心鼓风机所提供的一定压强的空气将输送带托起,使之与盘槽之间形成稳定的气膜,即“气垫”。这样将通用带式输送机输送带与托辊间的滚动摩擦变成了输送带与气膜的流体摩擦,极大地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摩擦力,不仅降低了能源的损耗,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及工作的效率。
然而,如果气垫带式输送机的密封罩内压强过大,就会影响气垫的稳定,导致输送机运输物料不再平稳,不能正常工作。而普通的排气装置,可以减小密封罩内的压力,使得气垫正常运行,但在排出气体的同时,大量粉尘也会从中带出,不仅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更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对于目前的气垫带式输送机,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将带有一定正压的含尘气体经除尘系统排出从而防止密封罩内压力过大、保持输送带正常运行且能防止粉尘外溢的全封闭气垫输送机防粉尘外溢自动排气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封闭气垫输送机防粉尘外溢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密封罩,还包括:
截止阀,输入口与所述密封罩流体连通,用于控制密封罩内气体的输出与否;
一号过滤箱,具有中空的第一过滤腔,所述一号过滤箱的顶部开有第一进气口、侧部开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过滤腔中设置有圆筒状的第一过滤网,该第一过滤网的上端具有敞口且对应第一进气口布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端通过下封板封闭,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壁上开有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一过滤孔;
第一进气管,第一端与所述截止阀的输出口相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一号过滤箱顶部的第一进气口相连接;
二号过滤箱,具有中空的第二过滤腔,所述第二过滤腔中设置有纵向布置且呈片状的第二过滤网,该第二过滤网上开有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二过滤孔,所述二号过滤箱的第一侧壁上开有与第二过滤网第一侧的第二过滤腔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口、第二侧壁上开有与第二过滤网第二侧的第二过滤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口;
第二进气管,第一端与所述一号过滤箱的第一出气口相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二号过滤箱的第二进气口相连通;
排尘管,与所述二号过滤箱中第二过滤网第一侧的第二过滤腔相连接,用于将粉尘排出;
风机,与所述二号过滤箱第一侧的第二过滤腔相连接,用于将粉尘经排尘管排出;
排气管,与所述二号过滤箱中第二过滤网第二侧的第二过滤腔相连接,用于将去除粉尘的气体排出。
优选地,所述密封罩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密封罩内气体压力的气压传感器,该气压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密封罩内,所述密封罩外还设置有与气压传感器相连通的压力报警器。当气压传感器检测到密封罩内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压力报警器报警,此时,可以开启截止阀,将带有一定正压的含尘气体排出,从而防止密封罩内压力过大、保持输送带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1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近视用舒适防脱落眼镜
- 下一篇:一种卡片隐喻式界面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