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9948.2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0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朱勇;王尧;叶东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瑞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24 | 分类号: | G10L1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科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2 | 代理人: | 曹晓斐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数据处理 方法 系统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语音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介质,属于蓝牙音频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待编码的当前音频帧进行分析,确定当前音频帧对应的编码码率,编码码率包括全码率、中码率以及低码率,其中全码率大于中码率,中码率大于低码率;根据编码码率设定重传次数,其中,编码码率与重传次数正相关;根据编码码率对当前音频帧进行编码,并对编码结果进行传输。本申请根据音频帧的特性选择对应的编码码率对该音频帧进行编码,并对应设置不同的重传次数。使得对于一些不存在有效语音的音频帧降低重传次数甚至不进行重传,避免浪费音频传输的带宽,降低功耗以及降低时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蓝牙音频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最新的蓝牙低功耗音频(Low Energy Audio,简称LE Audio)规范中,引入了点对点的同步流传输链接技术(Connected isochronous stream,简称CIS),用来实现低延迟的音频传输。在建立CIS链路时会配置相应的服务质量参数(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其中包含超时时间(Flush Timeout,简称FT)、同步链路时间间隔(ISO Interval)、一个时间间隔内的最大子事件个数(Number of Subevent,简称NSE)以及一个时间间隔内允许发送的数据包的个数(Burst Number,简称BN),这些参数决定了每个包的最大重传次数,并且在传输过程中这些参数无法修改。
当某个数据包达到重传次数却未能被接收端正确收到,此数据包(包含音频包)就会被丢弃,从而导致接收端的卡顿现象,虽然可以通过丢帧补偿算法在接收端来掩盖丢帧,但这些算法补偿的声音有时并不是很自然,而且增加了运算量,有些丢帧补偿算法还增加了系统延迟。
专利‘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CN202080001621.5’中提出一种方法来减轻卡顿的现象,简述如下:首先在接收端监测丢包率,当其大于既定门限时,给发射端发送指示信息;然后发射端在收到指示信息后,降低发射端的音频编码码率并生成多个相同的音频帧,码率降低导致音频帧变小使得一个数据包可以容纳更多的相同音频帧,举例说,原先一个数据包中包含一个音频帧,现在码率降低到一半,那么一个数据包可以包含两个相同的音频帧。该方法虽然整体码率没变,但发送端将同一帧的发送次数更多,相当于增加了重传次数,从而降低了丢帧的概率。
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后续卡顿的概率,但如果将其应用到语音通信中,不足之处在于:语音通话中,任何一方大约只有35%的时间在讲话,其余时间是静默状态,有时候丢的包中并无有效语音,是否重传对音质影响不大,但此发明仍然在尽力重传,既浪费带宽又对音质贡献不大;另外,在上述方法中,当音频中的无有效语音的数据包仍然会被反复重传,导致浪费宝贵的带宽、增加功耗并且增加了时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为解决音频卡顿进行音频数据的重传时,对音频帧没有区分,对包括不存在有效语音的音频帧仍然进行重传,浪费音频传输的带宽,增加功耗和时延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语音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介质。
在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语音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对待编码的当前音频帧进行分析,确定当前音频帧对应的编码码率,编码码率包括全码率、中码率以及低码率,其中全码率大于中码率,中码率大于低码率;根据编码码率设定重传次数,其中,编码码率与重传次数正相关;根据编码码率对当前音频帧进行编码,并对编码结果进行传输。
可选的,对当前音频帧进行分析,确定当前音频帧对应的编码码率,包括:对当前音频帧中的有效语音进行检测;若当前音频帧中含有的有效语音满足预设要求,则设定编码码率为全码率;若当前音频帧中含有的有效语音不满足预设要求,则对当前音频帧对应的有效带宽进行检测;若有效带宽处于预设带宽范围,则设定编码码率为中码率;否则,设定编码码率为低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瑞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瑞互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99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