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旋转投射校准的配电室指针仪表读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8184.5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0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唐冬来;李玉;宋卫平;胡州明;黄璞;王赢方;叶鸿飞;杨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62 | 分类号: | G06V20/62;G06V30/148;G06V30/18;G06V30/19;G06N3/046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尹新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旋转 投射 校准 配电 指针 仪表 读取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投射校准的配电室指针仪表读取方法,首先通过图像的角度进行旋转校准,然后对固定标准特征变换算法进行了改进,增加了表盘区块分割、刻度、指针颜色特征提取和刻度拼接,可减少仪表表盘干扰条纹数据的影响,最后通过霍夫变换,提取指针数据。避免了角度、表盘污染等对识别精度造成的影响,实现了更加精确的自动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图像采集识别智能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旋转投射校准的配电室指针仪表读取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室是指带有低压负荷的室内配电场所,主要为低压用户配送电能,设有中压进线(可有少量出线)、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的设施,分为高压配电室和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室一般指6kV-10kV高压开关室;低压配电室一般指10kV或35kV站用变出线的400V配电室,配电室内有大量指针式仪表。
仪表指针,是指用于仪表上指示数据的零部件。指针的功能就是以比较客观直接的方法指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指针的结构一般是狭长的,一端尖,便于指示和读数。因为精确度是仪器仪表的主要性能之一,指针的这种设计和构造有利于提高仪器仪表的精度,减小误差。
配电室作为用能单位碳排放监测的关键环节,对其开展能耗在线监测的意义重大。通常情况下,配电室的有大量的电流、油温等指针仪表,而这些指针仪表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若采用人工方式读取指针仪表,则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数据采集频度低等问题,不能满足政府对重点用能单位碳排放监测频度需求。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配电室巡检机器人逐步替代人工进行指针仪表的图像读取工作,但如何准确读取读取指针仪表数据,至今仍然是一个难题。配电室巡检机器人在巡检时,每次拍摄指针仪表盘的视野角度存在变化,且指针仪表盘上干扰条纹影响,造成了配电室指针仪表识别准确度差。
目前的对仪表指针进行采取的现有技术主要有:
(1)通过双边滤波消除光照对指针仪表识别的影响,并采样全卷积网络识别图像中的指针仪表数据。
(2)通过颜色像素点的突变位置获取指针仪表盘的中心位置,通过颜色分割获取指针仪表的读数。
(3)通过支持向量机线性分类器对图像窗口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图像灰度信息检测指针仪表数据。
(4)通过指针仪表盘分布直方图消除外界光线对图像读取的干扰,通过快速旋转(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ORB)方法检测图像角点来实现仪表指针定位。
(5)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检测当前指针仪表图像边缘,在进行相机缩放修正图像的质量后,提取指针仪表读数。
但配电室巡检机器人在巡检时,每次拍摄指针仪表盘的视野角度存在变化,且指针仪表盘上干扰条纹影响,造成了配电室指针仪表识别准确度差。如:
(1)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指针式仪表自动读数方法,
该方法主要实现的关键点是以指针仪表表盘为中心进行旋转,获得刻度、指针等信息。该方法的关键前提是指针仪表的中心点可以由指针中心位置确认。但实际上很多指针仪表指针机械机构在右下角或其它位置,单纯使用中心点确认无法获取中心点位置。也无参照获取的指针仪表偏移的角度。同时,仪表盘上有划痕等干扰条纹影响,会导致识别准确率下降,其并无处理技术。
(2)发明专利:一种指针表盘刻度的自动读取方法
该方法只考虑了刻度和指针读取,并未考虑到获取到仪表盘角度问题和仪表表面干扰划痕、污秽、季节性起雾的影响,如果角度存在倾斜和仪表表面干扰划痕,所读取的数据错误率高。
(3)发明专利:一种仪表指针关键点检测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81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