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包密封性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7913.5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4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松;俞建军;陈宁;姚小莉;姚婷;吴佳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G01M3/16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吴文杰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密封性 自动 监测 预警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密封性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及监测方法,包括动力电池包、净化装置、第一电磁阀、空气泵、第二电磁阀、控制单元、压力传感器和汽车电控系统,所述净化装置、第一电磁阀、空气泵和第二电磁阀依次连接构成进气气路通道,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动力电池包,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包内部,第一电磁阀、空气泵、第二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与汽车电控系统电连接。本发明能有效监测动力电池包的气密性,缩短了监测周期和监测成本,实现了动力电池包实时在线气密性监测预警,其工作过程简单方便、可靠性高,同时省去了拆装动力电池与手动测量动力电池气密性成本,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密封性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纯电动汽车迎来快速的发展,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三电之一,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为了保证电池系统能够安全供电,必须要求动力电池包具有较强的防尘和防水能力,因此动力电池在生产出来后出厂之前,会进行动力电池的密封性检测,以免动力电池装到汽车上后因灰尘或水进入电池包后引起短路造成危险,产生重大损失,甚至威胁到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由于动力电池安装在底盘位置,相应的工作环节比较复杂,同时随着汽车的使用相应的密封件也可能老化,会造成动力电池气密性失效,当路面积水时,通过时会导致动力电池进水,导致动力电池内部短路损坏动力电池甚至发生事故。因此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气密性的检测,目前厂家检测动力电池的包的气密性,一般是把动力电池拆下来使用专用检测装置进行测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拆卸下来的动力电池需要自带的气密检测端拆卸下,安装上专用检测装置的阀头,才能进行气密性检测,检测完毕后再将自带的气密检测端装回去,这样就存在一个动力电池气密性检测的漏洞,无法确保气密检测端在安装回去后的动力电池的气密性。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方便对动力电池密封性检测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动力电池包密封性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包、净化装置、第一电磁阀、空气泵、第二电磁阀、控制单元、压力传感器和汽车电控系统,所述净化装置、第一电磁阀、空气泵和第二电磁阀依次连接构成进气气路通道,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动力电池包,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包内部,所述第一电磁阀、空气泵、第二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汽车电控系统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涉水传感器,所述涉水传感器靠近所述净化装置设置,所述涉水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空气泵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空气泵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空气泵电连接,所述空气泵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电磁阀为两通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为三通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入口连接净化装置的输出口,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空气泵的输入口,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空气泵的输出口,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出口分别连接所述动力电池包的输入口和外部环境。
一种动力电池包密封性自动预警监测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有以下步骤:
S100,响应于手动控制指令或汽车自检指令,汽车电控系统向控制单元发送气密性检测信号;
S200,获取涉水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控制单元判断净化装置的进气口所处环境;若控制单元判断净化装置的进气口含有水汽,则结束动力电池包的气密性检测动作;若控制单元判断净化装置的进气口不含有水汽,则继续动力电池包的气密性检测动作;
S300,控制单元驱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空气泵通断电,向动力电池包进行加压,检测动力电池包加压后的内部压力变化,得到动力电池包的气密性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7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