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瑞利散射功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7663.5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3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诚;郭静宜;马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帕科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79/02;C08K5/092;C08K5/09;C08K5/13;C08K5/524;C08K13/02;C08K3/2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颜春艳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瑞利散射 功能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 ||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瑞利散射功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所述的具有瑞利散射功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聚碳酸酯树脂90~100份;纳米散射粒子0.1~1份;复合抗氧剂0.1~0.3份;分散剂0.1~0.3份。该具有瑞利散射功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用于制备照明装置,可以使得照明装置展现蓝天效果;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较优异的抗热氧老化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瑞利散射功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英文简称PC)是指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玻璃装配业、汽车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等领域。如LED等的光扩散板通常是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瑞利散射是一种光学现象,属于散射的一种情况;其产生的原因为:粒子尺度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其各方向上的散射光强度是不一样的,该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四次方成反比,这种现象称为瑞利散射。由于瑞利散射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所以太阳光谱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比波长较长得红光散射更明显,而短波中又以蓝光能量最大,所以在雨过天晴或秋高气爽时(空中较粗微粒比较少,以分子散射为主),在大气分子的强烈散射作用下,蓝色光被散射至弥漫天空,天空即呈现蔚蓝色。
随着人们对照明要求的提高,利用瑞丽散射功能开发具有蓝天效果的灯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发明专利CN112876795A公开了一种瑞利散射材料母粒、其制备方法及所得光扩散板和照明装置。该瑞利散射材料母粒以透明聚合物、纳米散射颗粒为主要组分制备而成;该母粒制备得到的板材在用于照明装置时可较真实的模拟出自然状态下蓝天效果,让人们可以在阳光无法照射进去的场所能有享受到晴空太阳光的感觉,促使人身心愉悦。
但是,以聚碳酸酯为材料,制备得到的板材用于照明装置时,由于受照明装置温度的影响,必须具有较好的抗热氧老化作用。为了提高聚碳酸酯材料的抗热氧老化作用,通常是通过加入抗氧化剂来实现;但在制备具有瑞利散射功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过程中,发明人研究发现随着抗氧化剂的加入,会影响纳米散射粒子的瑞利散射功能;因此,必须尽可能少的添加抗氧化剂来实现高效的抗热氧老化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至少之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瑞利散射功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瑞利散射功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聚碳酸酯树脂90~100份;纳米散射粒子0.1~1份;复合抗氧剂0.1~0.3份;分散剂0.1~0.3份。
优选地,具有瑞利散射功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聚碳酸酯树脂95~100份;纳米散射粒子0.5~1份;复合抗氧剂0.1~0.2份;分散剂0.1~0.2份。
最优选地,具有瑞利散射功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聚碳酸酯树脂99份;纳米散射粒子0.8份;复合抗氧剂0.1份;分散剂0.1份。
优选地,所述的纳米散射粒子选自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铈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的复合抗氧剂由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帕科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帕科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7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中心穿刺探头的穿刺深度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煤流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