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6455.3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9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任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宇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B60L53/16;B60L53/1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管秋香 |
地址: | 2362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 ||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散热部件、充电组件和充电枪头;本发明通过散热风扇的作用使空气在桩体内外进行循环流动,空气流动的过程中将充电组件和充电线缆产生的热量带到桩体之外,进而防止桩体内积攒过多的热量,进而降低桩体内的温度;散热风扇设置在充电组件的四周,进而将充电组件周围的空气快速排出,进而快速减少桩体内的热量,进而对桩体进行快速降温,同时防止高温增加充电组件和充电线缆的内阻,进而避免因内阻增加而导致损耗,进而降低电能的损耗,进而节约电能;同时散热风扇对充电组件进行全方位散热,进而防止充电组件局部积攒热量过多,进而防止充电组件局部温度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燃料(电能、天然气、太阳能、氢能、油电混合等)作为动力来源,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非常少,甚至不排放尾气,对空气的影响较小,越来越来人们所喜爱,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或者油电混合汽车发展比较成熟,具有技术先进、成本低、动力强、提速快、污染小等优点,纯电动汽车需要使用充电桩进行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线缆以及充电组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快速充电桩),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消散就会使充电组件和充电线缆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充电组件和充电线缆的正常工作,降低充电效率,温度升高也会增大充电组件和充电线缆的内阻,从而增大电能的损耗,造成电能浪费,同时会加速充电桩内绝缘橡胶的老化,缩短充电桩的使用寿命,产生漏电的隐患,严重时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充电桩必须具有散热功能。
现有的充电桩散热效率低,不能及时消除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当环境温度较高或者连续充电时间过长时,充电桩内就会积攒过多的热量,导致充电组件和充电线缆的温度过高,影响充电组件和充电线缆的正常工作,降低充电效率,同时温度升高也会增大充电组件和充电线缆的内阻,从而增大电能的损耗,造成电能浪费,还会加速充电桩内绝缘橡胶的老化,缩短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因现有的充电桩散热效率低,不能及时消除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当环境温度较高或者连续充电时间过长时,充电桩内就会积攒过多的热量,导致充电组件和充电线缆的温度过高,影响充电组件和充电线缆的正常工作,降低充电效率,同时温度升高也会增大充电组件和充电线缆的内阻,从而增大电能的损耗,造成电能浪费,还会加速充电桩内绝缘橡胶的老化,缩短充电桩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散热部件、充电组件和充电枪头;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散热风扇、一号齿轮、二号齿轮和一号电机;所述桩体内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所述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桩体上设置所述充电枪头;所述充电枪头与所述桩体连接;所述充电枪头与所述充电组件之间通过充电线缆连通;所述充电线缆的一端与所述充电组件连通;所述充电线缆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枪头连通;所述支撑件外套设所述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连接架和扇叶;所述扇叶沿所述连接架的边缘竖向设置;所述扇叶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扇叶呈环形设置;所述扇叶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下方设置所述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下方设置所述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电机的转轴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与所述二号齿轮啮合;所述桩体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桩体上端设有一号过滤件;所述一号过滤件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宇,未经任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64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