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模压边圈、拉延模具、使用方法及拉延工序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5631.1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8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易兵;周卫国;伍二;曹琰;黄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2 | 分类号: | B21D22/22;B21D37/10;B21D53/8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邱云雷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压 拉延 模具 使用方法 工序 | ||
1.一种下模压边圈,其用于制造拉延工序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压边圈包括压边圈主体(1),所述压边圈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工艺压料面(10),且所述第一工艺压料面(10)在所述压边圈主体(1)上的位置,对应于拉延工序件的第二工艺压料面的角部位置;
所述第一工艺压料面(10)自所述压边圈主体(1)的分模线朝所述压边圈主体(1)的外轮廓线延伸,并形成一曲面,所述曲面位于一球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压边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边圈主体(1)上且所述第一工艺压料面(10)处的分模线的半径为r,所述球面的半径为R,所述球面的半径R是r的若干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模压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的半径R是r的3.25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压边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工艺压料面(10)的水平夹角α取值范围为12°~24°;
或者,所述第一工艺压料面(10)的零件形状趋势延伸线夹角β取值范围为12°~2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模压边圈,其特征在于:
α取值范围为12°、15°、18°、21°或24°;
或者,β取值范围为12°、15°、18°、21°或24°。
6.一种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拉延上模;
拉延下模(2),其位于所述拉延上模下方,并且与所述拉延上模相对设置,所述拉延下模(2)包括底板(20)和拉延凸模(21),所述拉延凸模(21)组设于所述底板(20)上;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下模压边圈,所述下模压边圈设于所述底板(20)上,并位于所述拉延凸模(21)外侧。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延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升起拉延上模,并将料板放置于下模压边圈上;
驱使所述拉延上模向下移动,对所述料板进行冲压,以形成拉延工序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驱使所述拉延上模向下移动之前,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利用拉延顶杆,将所述下模压边圈顶起;
对所述料板进行冲压,包括:
以第一冲压力,利用所述拉延上模,将所述料板在所述下模压边圈上进行预冲压,以使所述料板对应于第一工艺压料面(10)处的部分预展开;
以第二冲压力,利用所述拉延上模,驱使所述料板和所述下模压边圈整体向下运动至所述底板(20)和拉延凸模(21),以形成拉延工序件。
9.一种拉延工序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延工序件使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延模具拉延而成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延工序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延工序件为机罩外板或行李箱上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563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