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动态场景识别诱导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4207.5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1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照健;李轶群;王前方;王建设;李江超;任延凯;蔡鸣;温楠;顾明;许更飞;杨兆雷;高喜梅;李春艳;朱国虎;何广春;王晓敏;李书耕;郑世博;褚白驹;马狄;崔高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智慧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G08G1/095;G08G1/04;G08G1/01 |
代理公司: | 郑州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8 | 代理人: | 张江森;侯喜立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动态 场景 识别 诱导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动态场景识别诱导系统,包括实时路况监测终端,所述实时路况监测终端与系统主机连接,系统主机通过交换机与情报板、高增益穿透广播、诱导标志连接,工作站与系统主机连接。本道路动态场景识别诱导系统,出现紧急事故时,自动播放语音广播,加强警示作用,通过文字警示行人前方路况,将绿色箭头改为黄色或者红叉形式,甚至可以根据事态紧急改为频闪模式,警示效果更加直观,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更加直观的了解详细的路况信息,及时做出有效措施,避免时态进一步扩大,方便行车人员提前了解前方道路的具体路况,提前重新规划行车路线,避免了发生拥堵或造成二次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诱导指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动态场景识别诱导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道路交通多以红绿灯来指示通行状态,关键路段时而会有情报板信息提示,但都是单一的警示设备,没有联动作用,所以无法根据路况变化实时的转变为相应的警示信息,特别是在关键路段,如交通拥堵高发路段、事故高发路段,缺乏有效的预警提示系统。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道路动态场景识别诱导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动态场景识别诱导系统,具有快速、有效的提示行车人员前方道路的情况,避免因警示不及时发生的交通拥堵、甚至二次事故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动态场景识别诱导系统,包括交换机、实时路况监测终端、系统主机和工作站,所述实时路况监测终端的输出端与系统主机输入端连接,系统主机的输出端通过交换机与情报板、高增益穿透广播、诱导标志的输入端连接,工作站的输出端与系统主机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诱导标志安装在道路两侧,情报板、高增益穿透广播和实时路况监测终端均安装在就近的高杆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安装多个高增益穿透广播。
优选的,所述工作站将常见的交通事故与对应的设备响应方案提前写入系统主机,如交通拥堵、车辆碰撞等。
优选的,所述系统主机包括信息处理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存储模块和网络传输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和存储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网络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网络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终端设备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包括信息整合模块、信息分析模块和信息传输模块,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分析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息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情报板、高增益穿透广播、诱导标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实时路况监测终端包括视频采集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系统主机的输入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道路动态场景识别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就近的交通状态,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系统主机,系统主机可以通过交换机与高增益穿透广播联动,出现紧急事故时,自动播放语音广播,通过听觉提示行车人员,加强警示作用,系统主机可以通过交换机与情报板联动,通过文字警示行人前方路况,文字形式更加准确,系统主机可以通过交换机与诱导标志联动,将绿色箭头改为黄色或者红叉形式,甚至可以根据事态紧急改为频闪模式,警示效果更加直观。
2、本道路动态场景识别系统,诱导标志与调光控制器连接,可通过调光控制器控制诱导标志的颜色变化、灯光亮度、频闪速度等。
3、本道路动态场景识别系统,在系统主机内,通过工作站预先写入的对应不同事故类型的响应程序,针对发生事故的路段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提高了事故处理的效率,方便了行车人员的正常行驶。
4、本道路动态场景识别系统,系统主机内的网络传输模块将系统主机内的道路情况传输至终端设备,方便行车人员提前了解前方道路的具体路况,提前重新规划行车路线,避免了发生拥堵或造成二次事故。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智慧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智慧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4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