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993610.6 申请日: 2021-08-27
公开(公告)号: CN113684138B 公开(公告)日: 2023-01-24
发明(设计)人: 胡惠萍;刘远超;蔡曼君;梁晓薇;陈晓光;吴晓贤;卓丽君;李向敏;王傲;杜娜;谢意珍;吴清平;肖春;陈地灵;陈少丹;雍天乔;高雄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A01G18/00;A01G18/20;A01G18/40;C12R1/645
代理公司: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代理人: 程长文
地址: 51007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灵芝 菌株 及其 人工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珍稀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所述赫氏灵芝新菌株为Ganoderma hoehnelianum(HMGIM‑D151177),于2021年5月1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660。所述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生产母种制作、生产种制作、人工驯化栽培及栽培管理。本发明的赫氏灵芝是一个尚未开展研究的新品种,通过野生菌株的分离及人工驯化实验,可实现人工栽培,子实体性状好,多糖含量较高等特性,是一个具有开发前景的菌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珍稀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食药用菌的产业发展迅猛,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我国食用菌目前已发展成为继粮、菜、果、糖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在食药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珍稀食药用菌品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原有的珍稀品种逐渐被驯化,如竹荪、茶薪菇、离褶伞、羊肚菌等。但是也有大批的野生食药用菌由于未能被人类认识,没有得到研究。据研究,目前世界上约有300多万种真菌物种,仅仅有1%的物种被认识,其中已知的大型真菌约14000种,国内已确认的食用菌有1789种,药用菌798种,而当中又只有不到100种的野生食药用菌被人类驯化,规模化栽培的品种更只有30多种。人类距离大型真菌的研究与利用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上升,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而大型真菌由于其富含具有营养及功能作用的各种成分,包括真菌多糖、三萜类、甾醇等,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灵芝(Ganoderma)在中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长期被人们用于气管炎、肝炎、高血压、肿瘤、免疫力紊乱等病症的辅助治疗。现代的药理和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灵芝含有抑制肿瘤和调节免疫的活性成分。自DONK(1948)建立灵芝科(Ganodermataceae)以来,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的灵芝科大型真菌共200余种,我国有记载的灵芝有103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经过近年来分类学者系统的研究,去除同物异名等种类后,现已基本确认全球的灵芝属物种共131种,其中中国的灵芝属物种23种(邢佳慧等,2019)。除了目前在国内应用广泛的品种包括赤芝(Ganoderma lucidum),紫芝(Ganoderma sinense)等,灵芝属的许多其它种类也具有类似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以灵芝为主的保健品有近千种,以胶囊、片剂、粉剂、袋泡茶为主,产品宣传的主要成分仍然以灵芝多糖、三萜为主,每年市场份额有数百亿之多。

赫氏灵芝,又名球孢灵芝,拉丁名Ganoderma hoehnelianum,属灵芝科,灵芝属,担子果多年生,有柄,无柄或具缢缩的柄基,新鲜时硬木栓质、无气味、味苦,干燥后变为硬木质。菌盖形状多变,半圆形,扇形,肾形,至不规则形,偶尔分裂呈瓣状,硬木栓质。菌盖长可达10cm,宽可达9cm,厚可达2.2cm。菌盖表面通常无漆状光泽,褐色、黄褐色至深褐色。菌盖表面通常有同心环痕。菌盖边缘锐或钝,有时微卷,颜色多变,幼时浅黄褐色至乳白色,成熟时变为黄褐色,与菌盖同色,偶尔边缘呈现橙褐色至浅黄褐色。菌柄呈扁平状,侧生或平侧生,褐色,长可达3cm,宽可达0.6cm。孔口表面幼时为白色,被触摸后变为褐色或深褐色,干燥时为乳白色、草黄色至硫黄色。每毫米3-5(-6)个,管壁厚。菌肉颜色通常分层,上层为浅褐黄色或褐色,下层为褐色或深褐色,木栓质,无同心环纹,长可达1cm,在成熟的担子果中通常有条黑色壳质线。菌管褐色或深褐,硬木栓质,分层,长可达1.2cm。担孢子近圆球形,未见脐状突起和平截现象,浅黄褐色,孢子双层壁,外壁平滑,内壁表面有中度粗糙的点状物;孢子长宽为(6.5-)7-8.2(-9)×(-5.5)5.8-7.8(-8)μm。资料记载,在中国分布于广西,海南,云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3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