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陶瓷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3386.0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4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矶田信弥;笹林武久;内田和久;桥本英之;大岛优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G4/30 | 分类号: | H01G4/30;H01G4/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国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陶瓷 电容器 | ||
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具备:素体部,具有两个主面、两个侧面及两个端面,包括在厚度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电介质层及多个内部电极层;和一对外部电极,分别设置于两个端面,与多个内部电极层电连接,在将素体部区分为内层、两个外层和两个侧边缘部时,内层及两个外层各自中的电介质层具有包含钡及钛的主晶粒,并且相对于钛100mol份包含0.2mol份以上且3.0mol份以下的镍及0.6mol份以上且2.0mol份以下的从由钇、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及镏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稀土类元素,在将由从两个外层、两个侧边缘部分别与内层相接的界面向内部方向分离了50μm的距离的面包围的区域设为内部区域时,内部区域中的电介质层的镁的量相对于钛100mol份为0.05mol份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陶瓷电容器。
背景技术
伴随着以便携电话为代表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CPU的高速化,对层叠陶瓷电容器(MLCC)的需求日益增高。层叠陶瓷电容器具有电介质层与内部电极层交替层叠而成的构造,由于薄层化的高介电常数电介质层,能够在小型的同时具有较大的静电电容。已知有使用各种材料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但在电介质层使用钛酸钡(BaTiO3)系化合物且在内部电极层使用镍(Ni)等卑金属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便宜且示出高特性,因此,被广泛利用。
在实现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小型化及大电容化的基础上,使电介质层薄层化是重要的。但是,当电介质层的薄层化进展时,存在内部电极层间的绝缘电阻下降而引起可靠性的劣化这样的问题。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提出了如下技术:在由BaTiO3系化合物构成的电介质层添加稀土类元素(Re)、镁(Mg)这样的添加物,实现绝缘电阻及可靠性的提高。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介质磁器组成物,该电介质磁器组成物含有由钛酸钡、选自氧化铕、氧化钆、氧化铽、氧化镝、氧化钬、氧化铒、氧化铥及氧化镱中的至少一种、锆酸钡、氧化镁、以及氧化锰构成且以特定的组成式表示的主成分(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等:将该磁器组成物应用于内部电极由镍或镍合金构成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电介质陶瓷层、以及在高电场强度中使用时,绝缘电阻与静电电容的积(CR积)较高,绝缘耐力较高,高温负荷、耐湿负荷等耐侯性能优异(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4及[0007])。
然而,在层叠陶瓷电容器的侧面具有不存在内部电极层的余白部,该余白部对静电电容不起作用。于是,提出了如下技术:在制造层叠陶瓷电容器时,在将电介质层的内部电极层各自的前体层叠之后,使侧边缘部的前体附着于层叠体侧面,然后对整体进行烧成,形成在侧面具备侧边缘部的层叠陶瓷电容器。通过与层叠体独立地设置侧边缘部,能够使侧边缘部薄层化以及降低其厚度偏差。因此,能够使层叠陶瓷电容器大电容化以及降低电容偏差。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在将多个电介质陶瓷层与多个内部电极层交替层叠而成的电容器主体的对置的端面分别具有与所述内部电极层连接的外部电极,并且,在未形成该外部电极的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侧面分别具有由不作为电容器发挥功能的陶瓷构成的一对侧边缘部(专利文献2的权利要求1)。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内容:从由钛酸钡、氧化钇以及氧化镁构成的电介质材料粉末制作电介质陶瓷层、以及从向电介质材料粉末添加锆酸钙、锆酸钡而得到的粉末制作侧边缘部(专利文献2的[0027]~[0030])。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346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0505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3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被膜的成膜方法和金属被膜的成膜装置
- 下一篇:夹持物插入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