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作于W波段的双波导/多波导通道结构及TR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1815.0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冯琳;丁卓富;唐耀宗;徐明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雷电微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16 | 分类号: | H01P5/16;H01P3/00;H04B1/40;H04B15/00;G01S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封浪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 波段 波导 通道 结构 tr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于W波段的双波导/多波导通道结构及TR模块。将相邻输出波导通道间的波导缝隙上,通过折弯方式沿垂直于波导缝隙法向凸起形成凸起结构,凸起解耦股上覆盖吸波材料,即得到双波导通道结构,同理扩展即得到多波导通道结构。多波导通道TR模块设置了模块主腔体,在其上相相反面设计敞口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通过上层气密盖板密封,其内安装波导盖板和射频供电板,第二侧内安装环形器和供电子板,环形器通过下层气密盖板密封,供电子板盖板盖设于供电子板外侧,供电绝缘子穿过模块主腔体以连接供电子板和射频供电板。本发明在W波段下能够有效避免通道间相互干扰,且能够实现模块的有效气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毫米波通讯及雷达领域,尤其是一种工作于W波段的防通道间干扰的双波导通道结构、一种工作于W波段的防通道间干扰的多波导通道结构,以及一种工作于W波段的气密封装的多波导通道TR模块。
背景技术
W波段电子信息设备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分辨率高及带宽宽等固有优势,在军民领域均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W波段的技术可以应用于通信、毫米波雷达、机场异物探测、毫米波安检等领域,近年来吸引了巨大的研究投入。其中,TR模块作为W波段电子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天线的后端,主要起放大信号和移相衰减的功能,是W波段的收发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件。目前,国内外很多机构和单位已经开展了W波段系统的研制,并且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部分产品已经商业应用。
但是,在W波段多通道TR模块的研究领域中,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主要体现为目前的多通道TR模块很难实现气密封装,外界的水汽能够轻易进入模块内部,造成内部芯片的烧毁或者器件性能下降,因此长期可靠性较低。具体地,其难点之一在于,W波段的多通道TR模块具有多种信号接口,包括传输低频电信号的控制接口和毫米波信号的波导接口。其中,由于W波段频率较高,一般采用波导作为毫米波信号的接口形式,而波导作为一种常规的接口形式,通常采用开口形式,对内部的裸芯片等器件没有保护作用。而目前已有的波导口气密解决方案,大多解决的是单个波导通道的气密问题。但是,要实现多通道波导接口的气密问题,特别是集成度很高的TR模块,其难度甚高。难点之二在于,由于多通道TR模块的波导输出接口往往呈平行排列,其内部结构复杂;受加工手段的限制,不能一体化加工成型,必须通过在结构上对其进行剖分,然后用螺钉进行锁紧。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于采用该结构,必然导致波导通道之间存在一个波导缝隙,而该波导缝隙会引起通道间的互相干扰,因此如何解决波导通道之间的互扰是个难题;二是该结构并不具备气密特性,因此对于剖分后的波导结构如何实现气密也是一大难点。难点之三在于,TR模块特别是大功率的TR模块,其内部的器件较多,涉及环行器、微带线、毫米波芯片、数字芯片、电源芯片、连接器、PCB板等多种类型的器件,且数量较多,因此如何在保证一定的集成度的同时,还能够同时实现气密封装,其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作于W波段的双波导/多波导通道结构及TR模块。以避免W波段下相邻波导通道结构间的相互干扰,以及提供一种高气密性的W波段多波导通道TR模块。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作于W波段的双波导通道结构,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输出波导通道,两个所述输出波导通道之间,存在波导缝隙,所述波导缝隙沿两个所述输出波导通道的距离方向设置;垂直于所述波导缝隙的方向上,在所述波导缝隙上通过折弯形成凸起结构,凸起方向的反方向形成敞口,所述凸起结构上覆盖吸波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波导缝隙为扁平的长条状,所述凸起结构的凸起方向沿所述波导缝隙的法线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围成的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吸波材料覆盖所述敞口两侧的至少一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雷电微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雷电微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1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