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0780.9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8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梁峰;郭聪慧;刘小力;黄祖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46;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倚雯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雾化 装置 及其 发热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固定件、活动件和发热件,固定件具有安装腔,用于收容气溶胶产生组件;活动件收容于安装腔内,且与固定件滑动连接;发热件可分离设置于安装腔的底壁,用于在磁场中发热并加热气溶胶产生组件。本申请中气溶胶产生组件插入套管并将活动件从第一位置驱动至第二位置,发热件插入气溶胶产生组件;活动件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发热件插设在气溶胶产生组件内且与安装腔的底壁分离,且发热件与套管间隔设置,以使发热件产生的热量更多的用于加热气溶胶产生组件,减少发热件产生热量的损失,提高热量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雾化装置为加热不燃烧器具,电子雾化装置中的发热组件大多数采用中心加热和周圈加热的方式对待雾化基质进行加热。由于发热体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较低,发热体上产生的热量仅有一小部分用于加热待雾化基质,使得生成的气溶胶含量较少;而大部分热量通过与发热体接触的固体部件传导至电子雾化装置的整机器具上,使电子雾化装置中的各部件以及外壳被加热。为了提高气溶胶的含量,则需要提高发热体的发热量,但是这将造成更多的问题。例如,电子雾化装置功耗较大、整体以及外壳温度较高、续航能力较短、预热时间较长等;同时电子雾化装置的温度上升,对电芯、线路板等电器件的可靠性造成较大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容易损失,热量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具有安装腔,用于收容气溶胶产生组件;活动件,收容于安装腔内,且与固定件滑动连接;发热件,可分离设置于安装腔的底壁,用于在磁场中发热并加热气溶胶产生组件;其中,气溶胶产生组件插入安装腔并将活动件从第一位置驱动至第二位置,发热件插入气溶胶产生组件;活动件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发热件保持插设在气溶胶产生组件内且与安装腔的底壁分离,且发热件与活动件间隔设置。
其中,活动件具有通孔,通孔允许发热件的第一端穿过且限制发热件的第二端穿过;当活动件处于第二位置,发热件穿过通孔,插入气溶胶产生组件,且与活动件间隔设置。
其中,活动件为套管,套管具有容纳气溶胶产生组件的插入腔;套管包括第一环形侧壁以及与第一环形侧壁一端连接的第一底壁;第一底壁上设有通孔。
其中,当套管处于第一位置,发热件的第二端与安装腔的底壁可分离连接,发热件的第一端通过通孔插设于插入腔。
其中,第一底壁上还设有进气孔。
其中,发热件包括插接部以及与插接部一端固定连接的阻挡部,插接部远离阻挡部的一端作为第一端,阻挡部远离插接部的端部作为第二端,通孔的内径大于插接部的横截面尺寸,通孔的内径小于阻挡部的横截面尺寸。
其中,固定件包括第二环形侧壁以及与第二环形侧壁一端连接的第二底壁,第二环形侧壁与第二底壁形成安装腔,第二底壁靠近活动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固定发热件,以保持发热件直立。
其中,固定件和/或套管具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将套管限位于第二位置,并使得套管与发热件的阻挡部间隔设置。
其中,固定部为凹槽,凹槽用于收容和固定发热件的阻挡部。
其中,凹槽的深度大于阻挡部的高度,以使凹槽的侧壁用作限位部。
其中,凹槽和发热件的第二端均为锥形结构。
其中,第二底壁与固定部对应的部分还设置有磁吸件,用于与发热件磁吸连接;磁吸件对发热件之间的吸引力小于发热件与气溶胶产生组件之间的摩擦力。
其中,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固定件与活动件之间,弹性件用于为活动件从第一位置复位至第二位置提供回复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07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